伯方礦90——180萬噸/年改擴建工程是公司“1116”產業發展規劃中的重點項目之一,至2004年開工以來,它就牽掛著公司上下和全體伯礦人的心。現在,當六證終于拿齊的消息傳出,不到幾分鐘內就傳遍了伯方整個礦區,大家奔走相告,多年來頑強奮戰的艱辛與成功后的喜悅心情交織在一起,頃刻間完全釋放出來。
建設者們最光榮
2004年,省煤炭工業局以晉煤規發[2004]209號批復同意項目工程立項,同年,省經委以晉經投專字[2004]21號文批復項目建議書。一級級請示,一個個批復文件,呈載著上級領導的關心,灑滿了伯礦人的汗水。工程歷時三年多,這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這些建設者們最明白個中滋味了。
總投資18269.12萬元的工程量異常龐大,從開拓到采掘,從巷道運輸到地面儲裝,從機電設備安裝到鐵路運力擴能,都將發生質的飛躍,困難可想而知。壓力就是動力,廣大職工完不成任務不下班,開拓隊的小伙子們月月出滿勤,班班干滿點,黨員干部沖在前面,加班加點、忘我奉獻,在一線工人眼里,“班班有領導,面面見干部”。
礦選煤廠選塊車間擴建時,正值陰雨天氣,大車隊承擔了挖掘土方的任務,開工后,連續幾天不是雷雨交加就是酷暑難耐,現場地濕道滑,大車隊的同志們很少歇息,經常是滿負荷工作,車進不去,人就進去挖,土卸不下來,就人工卸,病了,病的輕就不下火線,累了,休息一下繼續干。
開拓一隊隊長程新義得了急性尿結石,肚子疼得直冒汗,住進了礦務局醫院,為了不影響礦技改工程的進度,他在住院期間,經常偷跑回來安排工作,然后再溜回去掛吊瓶。
運輸一隊在安裝更換道軌時,遇上了水患,正是隆冬十月,隊員們全在水里泡著,泥水灌了一肚,水埋了道軌,就一勺一勺地舀,冷的直哆嗦,他們硬是一聲不啃,一直泡到下班,干到下班,換一班再繼續泡,繼續干到全部更換完畢。隊長張有樂是個急性子,恨不得把任務一下子全干完,那幾天在井下一呆就是20多個小時是常有的事,隊員們休息了,他不休息,早上起來就星星滿天,一天下來升井后還是滿天星斗,人整整瘦了12斤。
綜放隊隊員們三破無炭柱、勇闖空巷、堵冒頂矸口、苦戰向斜,譜寫了一曲曲戰歌,因為條件太差,他們在二尺高的夾縫中跪過,在冰泠的水中半躺過,工具用不上,就用手摳,在與水魔的戰斗中,用塑料袋扛,用籮筐擔,一趟趟地把煤送到機尾……
“那時最忙的時候,我一個禮拜往晉城跑五天,跑國土局,跑環保局,簽字、蓋章、報數據,回來就在車站附近的小飯店吃碗面,味道真香啊。”總工辦的孫永明跑出了胃病,但心里滿是充實。
負責技改項目全面工作的常務副礦長王文慶一趟趟往太原跑,晚上住在辦公室,看圖紙,討論方案,燈常常亮到深夜,項目辦公室也經常是加班加點,全礦職工全力配合,擰成一股勁,說加班就加班,該付出就付出。
這樣感人的事實在是太多太多,技改期間,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工資減少的情況下,迸發出了極大了熱情,礦工永遠是礦山最為可愛的人,他們無愧于礦山脊梁的光榮稱號。
構建本質型安全礦井
“保障本質安全的一個也不能少,誓做本質安全型和安全高效型礦井。”礦長魏兆祥的話擲地有聲。
技改一開始,伯方礦就一心要把技改項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從硬件、軟件兩個方面建設本質安全礦井。
技改項目配套工程多,千頭萬緒,顧此失彼就會影響全局。井巷工程、土建工程、安裝工程涵蓋了工作面設備、變電、供電系統、通風系統、地面生產系統、環保、消防等方方面面。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牽一發而動全身,處理不好,還可能留下隱患。礦長多次召開專題辦公會,定期協調推進,對項目分工負責,統籌安排,充分與設計、施工、監理等相關方溝通,保證了項目的進展。
向科技要安全。購進新型綜采放頂煤液壓支架、新型噴霧泵站等現代化設備,安裝了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綜采支架壓力監測系統,并結合技改中存在的問題,組織了綜采工作面煤層注水技術、煤巷錨網索支護技術研究、煤層注水技術等一系統創新。技改期間,五小革新成果不斷涌現,李國斌、張志青等一批優秀青年脫穎而出。
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保障安全。先后出臺了項目管理辦法、工程進度簽約制、即時考核兌現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全礦生產隊將井下當“城市”來經營,嚴把質量毫米關,積極推進“亮、直、平”工程,礦上采取“政策牽引、現場推動、督促提高”的方法,現場評優論劣,實現了安全質量動態達標。走進如今的伯礦井下,侯車室的干凈程度要遠遠超過高平火車站。
技改后,火藥、雷管的使用量也增大了,原有的火供品管理庫太過簡陋,去年礦專門施工高標準興建了新的火供品管理庫,信息中心自行研發了火藥庫九畫面監控系統,實現了實時監控。原來的火藥庫只是喂了一條狗,現在是下面一條狗,上面九個攝像頭一字排開。
制度建設必須時刻抓在手上。該礦在安全管理上,堅持礦黨政領導嚴格跟班、值班制度,與職工同上同下,保證了安全各項措施的貫徹和實施。確立了“職工生命為大,安全至高無上”的安全理念,實施一把手抓安全工程,明確規定各單位負責人抓安全和質量標準化,堅持每月召開安全辦公會,實施了職工安全工程帳戶管理、安全聯保責任考核制度,極大地保障了安全生產的順利進行。
面對技改后新工藝、新設備給工人帶來的新挑戰,礦職教科組織了皮帶數控系統、微機軌道衡系統、綜采工作面支架壓力監測數據管理系統、放射性同位源與射線裝置安全防護管理等多層次全方位培訓,全礦共實現內部培訓7586人次,外部培訓352人次,為實現人的安全可靠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7年全年三違發生率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
打造省級生態文明礦井
環境保護是企業生產中繞不過的檻,也是伯方礦技改進程中一直抓在手中的一件大事。 “清潔生產”、“達標排放”、“總量控制”這些理念深深地影響著全體技術人員的腦子,改擴建帶來的影響主要是地表移動變形、三廢排放影響到周圍的村莊、丹河、周邊淺層地下水等。
在技改的同時,礦加大了綠色礦山的建設力度,開工建設了一座處理能力為5000t/d的礦井污水處理廠,和兩座日處理能力分別為600t/d和500t/d的生活污水處理站,儲煤場揚塵治理工程、主風井降噪工程、篩選車間除塵降噪工程已竣工,出臺了《矸山治理方案》,現完成黃土覆蓋13000平方米、綠化9500平方米。如今的矸石山上,場地平整,綠蔭叢中蝶舞蜂飛,好不熱鬧。
土地塌陷復墾工作也引起了礦領導的高度關注,先后三次組織現場勘察,對杜寨、吳莊、柳樹底等村莊開展了針對性的治理,加大了污水處理力度,減輕了丹河上游的水體污染。通過對“三廢”和土地塌陷的綜合治理,減輕了發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贏得了社會的支持。正是由于綠化方面的突出成績,伯方礦得以被山西省環境文化促進會授予“山西綠色經營企業”,進入晉城市首批八家“綠色社區”,去年年底,再次跨入“省級生態示范礦井”之列。
眾人劃槳開大船,才有凌空一鶴排云上。六個證件全部辦齊,給180萬噸技改工作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站在充滿人氣的聚心廣場,讓人從內心感觸到伯方煤礦對科學發展的內涵與規律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丹河水不舍晝夜,記載著這太行驕子、蘭花勁旅的崛起故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伯方煤礦必將在跨越中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