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太行日報 2月24日)
蘭花科創公司目前的總價值是多少?人民幣50億元!
這就是“蘭花科創”的市值,是“蘭花科創”股票的當前股價乘以總股本數而得出的,是國際上衡量一個公司價值的通用計算辦法。股權分置改革為采用這種辦法提供了前提。
2月17日召開的山西蘭花科技創業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作出了改變股權分置結構的決定,使“蘭花科創”的非流通股獲得了上市流通權,所有股東持有的股份實現了同股同價同權。權威人士介紹說,這是一個對蘭花科創公司本身乃至全市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的決策。
我國股市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A股市場上市公司內部普遍形成了非流通股和公眾流通股兩種不同性質的股票,兩類股票就形成了“同股不同價不同權”的市場制度與結構。流通股的轉讓通過股票市場進行,按股票的行情可以很方便地買進賣出;上市公司要轉讓非流通股,只能以每股凈資產作為定價基礎,協議轉讓,與股票價格是兩張皮,體現不出自己的真正價值。股權分置扭曲了資本市場的定價機制,公司股價對大股東、管理層沒有有效的激勵和約束,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礎,經常形成利益不同體之間的對立和矛盾,不利于保護全體股東特別是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制約了資本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有效發揮。
“蘭花科創”是山西蘭花煤炭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獨家發起,以募集方式成立的上市公司。1988年上市時總股本為23000萬股,其中流通股為8000萬股,占總股本的34.78%,每股的發行價為4.13元;蘭花集團公司持有15000萬非流通股,占總股本的65.22%,每股凈資產為1元。后經送轉股、增資配股,總股本擴張為37125萬股,流通股上升到14400萬股,占總股本的比例上升到38.79%。蘭花集團公司是地方國有企業,公司持有的“蘭花科創”股份是國有股,由于不能流通,這部分股票的價值只能以凈資產為基礎計價。而且由于表決是流通股、非流通股分別表決,處于控股地位的蘭花集團公司,在股東大會上也不能完全自己說了算,可謂典型的“同股不同價不同權”。
股權分置改革后,按1月24日停牌前13.45元的市場行情,蘭花科創的總價值達到50億元;蘭花集團公司持有的“蘭花科創”股份的價值,一步由9.45億元增至24.75億元。更重要的是,蘭花集團公司在有資金需求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股票市場出售一部分自己持有的“蘭花科創”股權以獲取資金;同樣道理,大股東想投資蘭花,可以以蘭花科創的市價進行估值參考,投入多少錢就占多少股份。
當然,改變股權分置的結構,也必須付出代價。按照2月17日股東大會通過的股改方案,蘭花集團公司作為最大股東,將從自己持有的股份中拿出一部分,送給在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流通股股東,每10股送3股公司股份。全體流通股股東共獲得蘭花集團公司送的4320萬股,流通股將會增至18720萬股,占總股本的比例上升到50.42%。蘭花集團同時還承諾,從2006年開始連續三年提出“蘭花科創”分紅預案,現金分紅比例高于當年實現可分配利潤的30%,并保證在股東大會表決時對該議案投贊成票。
“蘭花科創”的股權分置改革嚴格按照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相關配套的政策和法規進行,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公布了股權分置改革的初步方案,按照規定通過網上路演、媒體說明會、上門推薦等方式與流通股股東進行了充分溝通。2月17日召開的股東大會,采用了現場投票、委托董事會征集投票和網絡投票相結合的方式,蘭花集團公司及博時基金、長盛基金、國聯安基金等幾大流通股持有者,和眾多的中小流通股持有者一起參加了投票,改革方案最終以99.85%的高通過率通過。(楊斌、尹峻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