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鉤加工機
專利號:ZL200820105789.7(實用新型)
發明人:尚文根 陳樹鋒
1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井下電纜固定件-電纜鉤,具體是一種加工效率高的電纜鉤加工機。
2背景技術
電纜鉤是煤礦井下固定電纜的主要部件,需求量極大,制作要求高,目前主要以鍛造工藝制作,但隨著井下電纜鉤使用量的急劇增加,對電纜鉤的高質量要求(包括電纜鉤的成品規格是否統一),以鍛造工藝制作電纜鉤,無論從速度上還是制作質量上,都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因此,如何高質量快速制作電纜鉤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3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電纜鉤加工方法存在加工效率低、加工出的成品規格不統一、無法滿足井下使用要求等問題,提供了一種電纜鉤加工機。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電纜鉤加工機,包括機座、固定于機座上的由電動機驅動的減速器,減速器的動力輸出軸上固定有與其垂直的柱狀壓制模具,機座上減速器動力輸出軸一側通過支架設置有兩個以柱狀壓制模具所在平面為對稱面對稱的卡柱,卡柱的設置方向與減速器的動力輸出軸垂直,與機座垂直或平行。
機座上兩固定卡柱的支架之間開設有成品出口,機座下成品出口正下方設有成品暫放箱。
具體作業時,將事先裁制好的待加工件-圓鋼或扁鐵(一般要求:圓鋼≤φ16mm、扁鋼厚度≤3mm、寬度≤50mm)靠放于卡柱或平放于卡柱上,啟動電動機,安裝在減速器動力輸出軸上的柱狀壓制模型(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換)轉至待加工件時,壓制待加工件,待加工件在柱狀壓制模具的壓力下彎折,即得到電纜鉤成品,然后電纜鉤成品經機座上的成品出口直接落入成品暫放箱;作業完畢,切斷電動機電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減速器的動力輸出軸上固定壓制模具,以電動機作為動力源,通過減速器使電動機的高速旋轉變為實際需要的速度,利用作用力與反作用的原理,使壓制模具對待加工件施加擠壓力得到電纜鉤成品,加工效率高;壓制模型可根據實際需要更換,將統一規格的圓鋼或扁鋼壓制出不同角度的圓弧,該角度由壓制模具的直徑決定,壓制出的角度與模具直徑成正比,因此,以同一壓制模具壓制得到的電纜鉤規格統一;操作熟練時可在減速器的動力輸出軸上安裝兩個壓制模型同時作業,比以往鍛造加工效率提高近2倍,有效保證了電纜鉤制作量;該機可采用廢舊電動機、減速器及其它廢棄材料制成,成本較低;由于作業時只需將切好的待加工件輕輕放于卡柱處即可,減輕了員工作業時的體力勞動強度。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緊湊,制作成本低,作業效率高,人員勞動強度低,加工出的成品規格高度統一。
4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動機;2-減速器;3-動力輸出軸;4-卡柱;5-柱狀壓制模具;6-待加工件;7-支架;8-成品出口;9-機座;10-成品暫放箱。
5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電纜鉤加工機,包括機座9、固定于機座9上的由電動機1驅動的減速器2,減速器2的動力輸出軸3上固定有與其垂直的柱狀壓制模具5,機座9上減速器2動力輸出軸3一側通過支架7設置有兩個以柱狀壓制模具5所在平面為對稱面對稱的卡柱4,卡柱4的設置方向與減速器2的動力輸出軸3垂直,與機座9垂直或平行。機座9上兩固定卡柱4的支架7之間開設有成品出口8,機座9下成品出口8正下方設有成品暫放箱10。
具體實施時,為減少柱狀壓制模具壓制待加工件時,待加工件與卡柱之間的摩擦,卡柱4外套有活動膠套;另外,為防止待加工件在受柱狀壓制模具壓制時彈起傷人,可在機座上沿柱狀壓制模具的轉動軌跡設置保護罩,其設置結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很容易實現,因此未在說明書及附圖中表示。
6發明人介紹
尚文根,1966年7月出生,現在唐安煤礦機修車間工作,曾獲單位“技術大拿”稱號、“鋼筋折彎機技術創新項目”榮獲技術創新二等獎、管道焊接旋轉機技術創新中榮獲礦一等獎。
陳樹鋒,現年39歲,1989年1月參加工作,高中文化,中級鉗工,現在唐安煤礦工作,曾在單位獲鉗工技術比武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