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原油價格的持續向下俯沖,從最高的102美元/桶下跌到現在的56美元/桶,不斷刷新著近五年來的最低點。“跌跌不休”的油價,在不斷刷新煤制油企業心理預期的同時,也讓業界產生“目前國際油價下,煤制油是否還有利潤”的疑慮。
此前,中科合成油曾對間接煤制油進行盈利平衡點測算,在煤價為400元/噸的條件下,油價在80美元/桶時,間接煤制油仍會有一定的盈利,但當油價下降到60美元/桶時,盈利就很困難了。
雪上加霜的是,國內最近連續兩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讓煤制油企業的稅費壓力進一步加大。
12月1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關于進一步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通知》,將汽油、石腦油、溶劑油和潤滑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1.12元/升提高到1.4元/升。而就在此前的11月29日,溶劑油消費稅剛剛從之前的1元/升加征到1.12元/升。
以一個產能100萬噸/年的煤制油項目為例,在滿負荷生產運營的情況下,實施了最新消費稅標準之后,生產柴油每年僅消費稅的稅務成本就超過13億元。如果目標產品是汽油,消費稅更是高達19.3億元。所以,煤制油企業負擔明顯加重。
但是,目前的油價的下降來看,真的完全“利空”煤化工行業了嗎?
從市場的角度看,油價的下跌是一個正常現象,煤化工企業不必驚慌,原油價格本質上波動性是很大的,只要堅持“煤化工是石油化工的補充”這一發展理念,煤化工產業就不會因油價波動而垮掉。
國際油價的漲跌有太多干擾因素,是否會持續低迷,還不好說。由于國內大型煤制油項目屬于戰略發展項目,且國內天然氣需求還在增長,一旦國際油價回升,煤制油氣項目還是有發展空間的。
其實,目前油價的下跌對煤制油還談不上影響,因為百萬噸級的煤制油項目還沒有運轉起來。目前國內在建的7個煤制油項目,總產能在1200萬噸,預計3年后才進入投產高峰期,那時候低油價才會真正對煤制油項目產生影響。
正如中科合成油總經理李永旺所言,如果3年之后,在煤制油項目進入密集投產期,油價仍然在90美元/桶以下,我們希望可以出臺政策進行稅收減免,扶持煤制油產業。煤制油承受的稅負偏重,目前每噸煤制油承擔的增值稅和消費稅總和達2500元。這對于一個彌補國內資源稟賦缺陷(富煤、貧油、少氣)、有利于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的新興產業是不合理的。李永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煤制油稅負過重是整個產業面臨的問題,如果在3年之后,油價在70-90美元/桶,我們希望國家出臺政策,減免1000-1500元/噸油的稅負。
況且,生產成品油并不是煤制油項目唯一出路。如果將目光只盯著成品油,那么對于煤制油項目的理解未免有些不夠全面。因為除加工出成油品外,還可以合成出大量化工產品的基礎材料。例如,國內高品質石蠟,價格一般在6萬元/噸左右,大部分依賴進口。這屬于煤制油衍生產品,無需增加多少投資,效益非常好。根據國外的經驗,煤制油衍生產品加起來有近130多種。以10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為例,建成后項目可逐步開發出七八個衍生產品,提高整個項目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