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煤化工企業生產中,管理者往往高度重視技術工藝、生產成本,形成了以產品為中心,以降低生產成本為重心的管理理念。正如生產尿素的化工企業,各家競相技術改造、降低成本,但生產出來的尿素價格無論多低,仍然出現了銷路受阻的問題,甚至導致無價無市的尷尬境地。反觀,處在銷售終端的經銷商和復合肥經營單位卻有著豐厚的利潤和回報。
兩相對比,筆者認為,過去緊缺經濟發展而來的以產品成本為主導的理念已成為社會競爭中最大的弱點,面對經濟迅速發展、物資極大豐富的現在,必須樹立以產品功能擴展為中心,適合和滿足用戶需求為重點的管理經營理念,這樣才能適應用戶需求,獲得市場認可。一句話,用戶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就要生產對應的產品,讓用戶說了算。
當前,農民已不再簡單使用尿素、碳銨等單一品種,而是青睞肥效更高、用量更少的增效環保新產品,比如增值緩釋氮肥、復合氮肥、水溶性氮肥等。從這里不難發現,之所以新型肥料受到農民追捧,就是因為它滿足了農戶的需求。之所以國家推廣測土配方工程也是因為其滿足了土地和農戶的需求。
因此,面對用戶對產品需求的變化,化肥企業要將產品、產業鏈延伸,實現與農化服務全面銜接。實踐中,可以根據土地、作物及其生長周期的精確需求,生產現代農業所需要精細、高效、營養均衡、固液不同形態、滿足不同需要的智能化肥。同時,收集或依據信息化農業監控的作物生長數據和土壤水體肥力監測數據,提供科學的施肥服務。也就是,化肥企業必須要轉變觀念,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一方面企業通過添加聚天冬氨酸、硝化抑制劑、蛋白抑制酶等增強化肥的緩釋效果,增強尿素科技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滿足市場和農戶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針對農戶對農化服務需求不斷提升的要求,有實力的化肥企業可以積極與農業部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進行合作,并結合全國測土配方工程,引入已經成型的配肥車的理念,對接全國各省市縣的土肥站,讓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將功能性尿素和普通尿素推廣到農業市場,從而更快速、更有效地占領終端市場,為農戶提供及時、方便的農化服務。
在做好新產品研發與農化服務的同時,化肥企業更應關注農戶用肥心理的變化和國家農業產業政策方面的調整,在企業發展戰略、產品結構調整中沿著綠色、低碳、循環方向發展,樹立企業的效益來自高品質的服務和高附加值的產品理念,真正將用戶當做上帝,只有這樣,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化肥市場中處于優勢,獲得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