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23日訊 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第四本系列藍皮書《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報告(2014)》出版發行。該書順應國內外環境變化的客觀趨勢,適應山西轉型跨越發展之需,突出“全面深化改革 轉型綜改試驗”這一年度研究主題,敏銳地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下山西轉型綜改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緊密結合山西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戰略轉變,對各領域的重點任務、戰略選擇及實現路徑等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具有理論支撐的可操作性政策建議。
藍皮書指出,由于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失范、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無法充分發揮、相關制度建設落后等原因,山西省經濟結構非均衡現象突出,嚴重影響著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只有走發展方式轉變之路,推進經濟增長主要由投資拉動向由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推進經濟增長由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推進外延擴張式的粗放型增長向內涵提高式的集約型增長轉變,從而實現經濟增長速度與質量的統一。
只有走產業轉型之路,立足于加快戰略性資源優勢向最具競爭性優勢的戰略性轉變,加快工業新型化和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資源型產業與非資源型產業均衡發展,通過改造提升資源型產業,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山西畸重畸輕的產業結構,改變“一煤獨大”、“四柱擎天”的產業現狀。
只有走城鄉統籌之路,統籌考慮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充分發揮城市和鄉村的不同優勢,建立城鄉互動、良性循環、共同發展的一體化體制,推動山西形成城市與農村相互促進、農業與工業聯動、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格局,從而有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充分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有效縮小城鄉差距。
只有走公平正義之路,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原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讓廣大人民共享發展和改革的成果,從而使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在有序的狀態下不斷得到調整和解決,構建和諧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