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今年1號文件
30項重大改革、60項重大事項、70個重大項目、5個重大課題……近日,山西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今年1號文件,部署山西轉型綜改2014年的行動計劃。
這份關于《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2014年行動計劃》的文件,詳細列出了今年需要突破的重點領域,為山西轉型綜改制訂出具體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
山西是目前中央批準的惟一一家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進行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區域,從2010年起,3年多來,山西省圍繞產業轉型、生態修復、城鄉統籌、民生改善四大任務,開展十個方面的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敢行敢試,取得積極成效。今年作為轉型綜改攻堅年,山西省將瞄準文件中列出的165項任務開展行動。同時,將改革完善全省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將重點任務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加大督查力度,健全考核激勵機制。文件提出,要從法律和制度層面營造“愿行愿試、敢行敢試、善行善試”的環境,把堅守法律底線和保護改革創新、鼓勵先行先試有機統一起來。
30項重大改革主要內容
1、推進煤炭資源市場化配置。完善礦業權出讓市場,除國家有明確規定外,對新設立的煤炭資源礦業權全部采用招標、拍賣、掛牌等市場競爭方式出讓。研究制定礦產資源礦業權轉包、出租、出讓、抵押等市場交易規則,加快完善礦業權轉讓市場。加快礦產資源礦業權交易有形市場建設,完善全省11個設區市網上交易和網上監管機制。
2、深化煤炭、煤層氣管理體制改革。爭取國家盡快批復《山西省煤層氣和煤炭礦業權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建立“部控省批”的煤炭和煤層氣礦業權審批制度,同時爭取將煤層氣勘探、開發項目審批權同步下放到山西省。
3、深化國有企業股權制度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優化股權結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省屬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機制。
4、推進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實施公開透明的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制度,逐步推進省屬國有企業定期向社會公開財務預算等重大信息。
5、探索建立國有資本收益全民共享機制。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逐年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探索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長效機制。
6、創新園區管理體制。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根據開發區所處的區位,采取不同的管理體制。理順開發區運行機制,實現辦事不出區。完善園區土地供應保障機制,建立園區與屬地利益分配機制。按照集約化、規模化思路,統籌規劃布局全省各類園區建設,形成主導產業明確、各具特色的園區格局。
7、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改革。在全省27個試點縣(擴權強縣試點縣、省級綜改試點縣)和太原市城區先行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在全省推行公司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放寬公司注冊資本登記條件并取消最低注冊資本限制,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企業年檢改年報制度和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制度。試行先照后證登記工作。
8、深化科技投融資體制改革。大幅度增加財政科技投入預算,創新科技投融資服務平臺,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充分利用好創投引導基金,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的多元化、寬渠道科技投融資體系。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科技保險等業務。取消高新技術成果入股的比例上限,推動知識產權作價投資入股創辦企業。
9、建立企業研發費用提取積累機制。按照分類管理的原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按不低于銷售收入的10‰提取研發費用,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規范研發費用管理和使用。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設備加速折舊等優惠政策。
10、進一步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補償機制。探索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積極爭取將煤炭開采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推廣至鐵、鋁釩土、石膏等非煤礦山企業。完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等。
11、構建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多元投入機制。充分發揮政府資金杠桿作用,明晰和保護生態環境治理修復投資收益,借鑒太原西山生態修復多元投入模式,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
12、探索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管理制度改革。推行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預算管理制度,科學確定區域環境承載力,制定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預算管理政策,在全省范圍內實施。嚴格執行國家下達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紅線,完善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
13、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價格改革,逐步下放和放開部分價格管理權限。推進水、電、熱等領域價格改革。推行并完善居民“階梯式”水價、電價改革。在引黃供水區實施“分質供水、原水直供”,對工業用水實行“差別水價”。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積極穩妥推進以按用熱量計價收費為重點的熱力價格改革。建立煤、氣、電、熱等能源產品價格聯動機制。
14、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開展家庭農場認定登記,探索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鼓勵和規范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
15、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在全省各縣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試點工作。建立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機制、糾紛調處機制、風險保障機制,逐步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種養能手、農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
16、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改革試點,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探索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運行。
17、積極探索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研究落實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放開鐵路建設市場,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建設,緩解我省鐵路建設投資壓力。
18、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出臺我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實施意見。盡快出臺實施《山西省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實現規模以上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全覆蓋。強化對企業工資的宏觀調控,促進中低收入職工工資合理增長,規范省屬國有企業高管薪酬管理,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在建立完善工資收入合理增長機制上取得突破。建立保障和促進農民收入多元化增長的長效機制,拓寬增加農民經營性、財產性、工資性、轉移性收入的渠道。
19、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推進社保關系跨制度、跨區域轉移接續。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整合和管理服務一體化,統籌設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在全省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吸收社會資本加快城鄉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城鄉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
20、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探索“局管校用”教師管理模式,完善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制度。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穩步推進“初升高”考試制度改革。加快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在部分高校探索建立理事會制度。籌建山西能源學院。
21、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理順文化管理部門與市場、社會的關系。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允許社會資本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制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促進文化與科技、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加快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等建設,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2、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有序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補償機制改革,建立科學的醫療績效評價機制和適應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人事薪酬制度。鞏固和發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果,探索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23、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改革。研究制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指導性目錄,明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種類、性質和內容。制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管理辦法,完善相關預算、政府采購、稅收、資金管理和績效管理政策措施。在就業培訓、公共文化、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等領域引入競爭機制,科學合理確定購買服務項目,有序開展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試點。
24、推進煤炭資源稅和環境保護稅改革。按照清費立稅原則,全面清理煤炭企業收費,在我省積極推進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理順環境保護稅費關系,配合國家有關部門開展環境保護稅的立法工作,力爭國家在山西先行試點環境保護費改稅。
25、深化財政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將政府所有收支全面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細化預算編制,強化預算約束,推行績效預算。清理規范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鉤事項。盤活財政資金存量,清理規范專項轉移支付。推進政府和部門預決算公開,細化預決算公開內容,擴大預決算公開范圍,加大“三公”經費公開力度。全面清理規范財稅優惠政策。
26、健全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機制。發揮金融服務平臺和股權交易中心作用,鼓勵企業通過多種方式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中小微企業發行私募債。爭取更多企業在國家“新三板”上市。建立健全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考核激勵機制。
27、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爭取國家在我省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權屬合法、產權明晰三個條件的市、縣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通過出讓、租賃、入股等方式入市流轉,逐步實現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不斷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深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露天采礦用地等改革試點。
28、探索建立土地開發整治多元投入機制。加強政策引導,創新政府資金投入方式,整合各類土地整治資金,保障民間資本投資主體參與土地開發整治的平等權利和合法權益,探索引入個人、企業、信貸等社會資金參與土地整治。
29、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出臺方便快捷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批管理流程圖。探索實施民間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支持民間資本以獨資、參股、控股等多種方式進入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和金融、電信運營、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領域。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能源開發和轉型綜改重大項目。
30、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機構改革。按照“減、簡、監”要求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序,加強監督管理。一季度完成省級政府機構改革。啟動并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規范編制管理,在總量控制的基礎上有所減少。
70項重大項目
1、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項目。
2、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
3、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年產60萬噸焦爐煤氣制烯烴項目。
4、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低變質煙煤清潔利用氣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
5、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同煤廣發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年產60萬噸甲醇項目和60萬噸烯烴項目。
6、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00億立方米煤層氣抽采利用項目。
7、山西晉煤華昱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高硫煤潔凈利用化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
8、陽泉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太化(搬遷)清徐化工新材料園區、陽煤化工機械有限公司現代煤化工裝備太原研發制造基地項目。
9、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晉中昔陽、壽陽煤電化產業園區項目。
10、山西晉能集團有限公司朔州粉煤灰綜合利用園區項目。
11、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不銹鋼冷連軋、硅鋼冷連軋、高速鐵路用鋼項目。
12、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高端裝備關鍵件零部件制造項目、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水下采油樹及水下作業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 項目。
13、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河曲低質煤循環利用工業園建設項目。
14、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氣化山西項目。
15、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燃氣綜合利用項目。
16、山西能源交通投資有限公司世行貸款煤層氣開發利用示范項目。
17、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太原東山低碳工業園項目。
18、華潤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公司興縣循環經濟產業項目。
19、大同協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產業循環經濟項目。
20、山西綠色光電產業科學技術研究院李家灣光電子產業制造基地項目。
21、芮城縣宏光醫藥包裝業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一級耐水醫用玻璃管生產線項目。
22、山西易通環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低溫余熱發電成套裝備制造項目。
23、太原鍋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循環硫化床電站鍋爐和環保設備制造項目。
24、山西藍天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新能源鍋爐及科技創新產業化建設項目。
25、百度云計算技術(山西)有限責任公司陽泉百度云計算中心項目。
26、山西永鑫西山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聯產120萬噸/年甲醇及配套項目。
27、潞寶集團煤焦化工產品材料化深加工項目。
28、山西天元綠環科技有限公司天元大型“城市礦產”循環利用靜脈產業集聚園區項目。
29、山西南婁新瑞科技有限公司新建10萬噸非晶合金變壓器帶材項目。
30、山西中云芯材料有限公司20萬噸高性能冷軋取向硅鋼項目。
31、山西清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年產5000萬件新型材料高端結構件配套項目。
32、山西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創新藥物GMP生產線及神農中醫藥文化園項目。
33、山西大運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大運重卡項目。
34、山西天朔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新能源電動汽車制造項目。
35、山西華夏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客車研制基地項目。
36、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化項目。
37、武鄉八路軍文化產業園區項目。
38、平遙縣九成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印象平遙系列文化演藝建設項目。
39、榆社縣云竹湖風景區旅游產業綜合開發項目。
40、鄉寧縣云丘山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云丘山風景名勝區開發建設項目。
41、山西隆美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山西果老峰景區旅游開發項目。
42、大同、晉中、運城三大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工程。
43、靈丘有機農業園區建設項目。
44、太原市裕吉經貿發展有限公司丈子頭農產品物流園項目。
45、大同市綠苑飲品有限責任公司年產35萬噸杏仁露及深加工項目。
46、山西山陽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利用沙棘泥提取沙棘黃酮建設項目。
47、山西古城乳業集團有限公司現代奶牛乳品產業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項目。
48、山西宇昊蘑菇種植有限公司雙孢菇項目。
49、山西華元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懷仁醫藥產業基地建設項目。
50、山西省平遙煤化集團有限公司年產12萬噸石粉(碳酸鈣及煤矸石)造紙及配套磨粉設備建設項目。
51、山西青云集團有限公司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制造項目。
52、山西安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泡沫陶瓷保溫材料工程項目。
53、山西永旺能源集團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和保稅園區建設項目。
54、呂梁市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綠色能源與信息技術產業項目。
55、山西翔宇化工有限公司年產14萬噸橡膠防老化劑4020原材料及產品項目。
56、山西同譽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年產500萬只鋁合金汽車輪轂項目。
57、山西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萬噸級高性能燒結釹鐵硼磁性材料項目。
58、太原市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59、臨汾市百里汾河生態治理修復工程。
60、五臺山風景名勝區改造提升工程。
61、孝義市勝溪湖濕地生態綜合治理項目。
62、陽泉市生態新城建設項目。
63、平魯區“智慧平魯”城鄉社會管理信息化工程。
64、晉中市108國道綜合發展廊帶“116”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65、忻州市千村17萬人扶貧移民搬遷工程。
66、山西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杏花村產業集中發展區建設項目。
67、孝義市“1420”城鄉一體化工程。
68、運城市生態智慧城開發建設項目。
69、太原市軌道交通發展有限公司太原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
70、山西廣電集團山西廣電網絡整合暨山西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建設項目。
60項重大事項
1、抓好國家賦權的三項重大改革事項。
2、防范和化解產能過剩。
3、推進山西綜合能源基地建設。
4、加快晉電外送通道建設。
5、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依托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探索建立科技基礎資源平臺開放共享機制。
6、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7、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
8、山西科技創新城比照享受 “中關村”政策。
9、實施人才引進、“千人百縣”服務工程。
10、大力發展煤層氣產業。
11、加快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
12、加快煤化工基地建設。
13、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14、構建現代能源交易市場體系。
15、加快推進粉煤灰資源綜合利用。
16、培育發展中小微企業。
17、擴大大用戶直供電試點。
18、推進旅游資源整合。
19、實施低碳創新行動計劃。
20、爭取在山西舉辦國際低碳發展論壇。
21、加快推進采煤沉陷區治理。
22、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工程。
23、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24、加快山西大水網建設。
25、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26、加快節能降耗重點工程建設。
27、實施太原市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28、開展合同環境服務。
29、推進合同能源管理。
30、推進太原晉中同城化。
31、推進晉北、晉南、晉東南三大城鎮群發展。
32、推進大縣城建設。
33、實施百鎮建設工程。
34、加大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35、創新高速公路建設管理體制。
36、推進礦區城鎮化。
37、加大“三農”投入力度。
38、加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39、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
40、深入實施“一村一品”“一縣一業”。
41、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
42、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43、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44、實施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
45、健全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46、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47、完善基層社會治理。
48、健全完善公共安全體系。
49、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
50、打造地方領軍金融機構。
51、發展農村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52、爭取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53、推進節約集約用地。
54、強化耕地保護和用地保障。
55、實施以鹽堿地開發為重點的土地整治工程。
56、加強區域合作。加快融入環渤海經濟圈,積極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
57、推進“飛地經濟”發展。
58、積極穩妥推進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加快大同市中心城區的城、郊、礦區調整設置工作,運城市臨猗縣爭取撤縣設區,朔州市懷仁縣、長治市襄垣縣等縣爭取撤縣設市。
59、建立完善轉型綜改統計指標體系。
60、完善與資源型經濟轉型相適應的考核評價體系。
5個重大課題
1、促進山西煤炭經濟向綜合能源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研究。
2、理順資源產業收益分配體制研究。
3、資源和生態環境產權制度研究。
4、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促進機制研究。
5、行政區劃調整及省直管縣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