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起大落”形容2013年國內甲醇市場行情再恰當不過。
由于需求疲軟,2013年,國內甲醇市場滲淡低開后緩慢下行。在經歷了半年盤跌后,于7月中旬探至近三年最低點。而后,在需求放大、國內減產停產企業增多、國外幾家大型甲醇企業集中檢修等利好推動下,甲醇市場強勁反彈,漲勢如虹。至12月中旬,價格漲至全年最高點。與7月中旬相比,漲幅超過50%。但年末最后階段,在供應量激增、下游企業因過年因素陸續減產停產打壓下,價格又急速下跌。
但這并不意味著新的一年甲醇市場會持續低迷。綜合各種因素分析,2014年甲醇市場雖然不大可能上演2013年下半年的火暴行情,但高位運行、溫和攀升的可能性很大。
產能發揮率不高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甲醇產能約5650萬噸。其中,焦爐煤氣制甲醇產能960萬噸,天然氣制甲醇產能1080萬噸,煤制甲醇產能3610萬噸(含合成氨聯醇產能810萬噸)。在上述產能中,810萬噸聯醇中真正有效的甲醇產能僅360萬噸。受國家治理大氣污染、加快淘汰鋼鐵等“兩高”行業落后產能,以及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2014年,全社會對鋼鐵的需求量難以大幅增加,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減少對焦炭的需求,壓縮焦炭生產規模,使焦爐煤氣制甲醇裝置面臨無米為炊的尷尬,因此減少焦爐煤制甲醇產能約350萬噸。天然氣制甲醇裝置,則受到天然氣供應不足和氣價攀升雙重制約,實際發揮的產能可能只有650萬噸。
2014年,全國計劃投產的甲醇裝置總產能約600萬噸,按40%運轉率計算,實際新增甲醇產能240萬噸。國內甲醇有效產能滿打滿算只有4660萬噸。而屆時國內甲醇消費量有望突破4100萬噸。假如全年凈進口甲醇400萬噸,則國內甲醇裝置平均負荷率可達80.9%,產能過剩矛盾明顯緩解。
進口產品影響減弱
近幾年國內甲醇市場之所以持續低迷,除自身產能過剩外,與大量低價進口甲醇的沖擊不無關系。但國內煤炭價格自2012年5月以來持續下跌,使煤頭甲醇企業噸制造成本驟降400多元,已經具備與國外低價天然氣甲醇競爭的實力。而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測:受國內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煤炭產能過剩,以及澳大利亞、印尼等煤炭生產國宣布將繼續增加煤炭產量等因素影響,2014年,煤炭市場仍將低迷,價格可能持續低位運行,國內煤頭甲醇企業成本優勢進一步顯現,將遏制甲醇凈進口量小幅回落至400萬噸左右,對國內甲醇市場平穩運行形成有效支撐。
新應用領域消費快增
經過數年培育和發展,甲醇燃料、甲醇制烯烴等新應用領域的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推動甲醇市場健康發展新引擎。以甲醇制烯烴為例,國內目前建成投產的甲醇制烯烴共6套,合計烯烴產能266萬噸,按平均85%負荷率計算,年消耗甲醇670余萬噸。2014年還將有6套合計300萬噸的甲醇制烯烴項目投產,按平均30%運轉率計算,新增甲醇需求量270萬噸。
甲醇燃料包括二甲醚、車用甲醇燃料以及甲醇汽油。雖然受各種因素影響,二甲醚及車用甲醇燃料的推廣并不順利,但其顯著的性價比優勢還是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由于業內關注的二甲醚摻燒標準有望于2014年上半年出臺,將使二甲醚作為民用替代燃料的合法性得到最終確認,消費量有望大幅增長,該領域甲醇消費量今年有望攀升至400萬噸。目前,全國已經有20多個省市試點推廣了M35以下低比例甲醇汽油,2013年列入首批試點的山西、陜西、上海3省市高比例甲醇汽車試點工作得以實質性啟動。2014年試點范圍將擴大到更多省市,甲醇汽油加注站也將繼續增加,相關標準將得到進一步完善,使車用甲醇的使用更加廣泛,將大幅增加該領域甲醇消耗至450萬噸。
2014年,晉煤集團30萬噸/年、新疆新業10萬噸/年、陜西寶氮12萬噸/年等眾多MTG項目將建成投產,國內MTG總產能有望達100萬噸,新增甲醇消費量100萬噸/年。也就是說,即便甲醛、醋酸、MTBE等甲醇傳統消費市場零增長,得益于幾大新興市場的拉動,2014年,中國甲醇消費量也將增長520萬噸。
此外,包括山東辰信新能源公司等3家企業,已經成功開發了DMM3-8(聚甲氧基二甲醚)技術,并實現了工業化中試裝置的成功運行。由于DMM3-8的物性與柴油相近,無需對發動機供油系統改造即可直接調和使用。且其十六烷值高達76,含氧量47%~50%,無硫無芳烴,在柴油中調合10%~20%,即能顯著降低柴油凝點,改善柴油的燃燒特性,大幅降低尾氣排放。因此,在中國下大力氣治理大氣污染、嚴控PM2.5排放,以及柴油供不應求背景下,DMM3-8必將得到較快推廣應用,成為拉動甲醇市場持續向好新引擎。
預計,甲醇市場在經歷了長達5年之久的下跌筑底和2013年下半年的熱身后,2014年將在各種有利因素推動下,需求量持續放大,價格穩中趨升,走出持續時間較長的慢牛行情。
(文章來源:中國化工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