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京、津、冀、晉、內蒙古、魯六省市領導齊聚北京,就區域協作、聯防大氣污染進行協商。據悉,到2017年,京津冀三地燃煤總量在2012年的基礎上將分別削減1300萬、1000萬和4000萬噸。業內人士指出,“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構成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在“壓煤”的同時還應該在改善煤炭燃燒給環境帶來的污染方面多下功夫。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表示,總量控制、社會節能、發展可再生能源都是實現低碳經濟的道路,但最后必須要落實到煤炭的清潔利用上。
 
 煤炭利用率最高
 
 長期以來,潔凈、綠色和煤炭,似乎從不搭界。沿用已久的粗放采掘和燃燒模式,使世人產生一個誤區,認為挖煤燃煤造成的環境難題根本無解;人類要拯救環境,必須在未來徹底放棄煤炭經濟。
 
 “今年初的霧霾天氣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其實,煤炭不達標排放才是二氧化碳的罪魁禍首,也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因素之一。”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卜昌森說。
 
 華南師范大學副教授郝新東認為,我國現有的煤炭燃燒除塵設備對粗顆粒有很高的除塵效率,但對PM2.5這樣的細小顆粒的脫除效率很低,需要對現有的除塵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努力做好燃燒前、燃燒中和燃燒后三個階段的全方位治理工作。“要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改變末端治理的思路,爭取從排放前段控制污染。”
 
 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旨在煤炭開采、加工、燃燒、轉化和污染控制過程中減少污染和提高效率,是使煤炭作為一種能源應達到最大潛能的利用而釋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最低水平,實現煤的高效、潔凈利用為目的的技術。
 
 以目前烏魯木齊市以及山西省、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等推廣使用的新型高效節能環保煤粉鍋爐技術為例,這項技術將煤炭燃燒效率提高到98%以上,節能環保率達到95%以上。
 
 倪維斗認為,未來煤炭使用的途徑主要是氣化、凈化、多聯產,產生電、化工產品和液體燃料,這種處理方式的污染物比較清潔,效率比直接燃燒和單獨生產也會提高10%左右。“在能源結構短期內無法大規模調整的現狀下,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核心。”
 
 技術應用前景廣闊
 
 在日前召開的2013國際煤炭峰會暨煤炭技術與裝備發展論壇上,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表示,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能源需求還將適度增加。在充分考慮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氣的前提下,煤炭的消費比重將有所下降。“盡管如此,我們測算煤炭消費總量仍需小幅增長。在未來較長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的主體能源。”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初步研究預測,到2020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將達48億噸左右。
 
 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煤炭消耗是導致污染排放的直接因素,但是工業化與區域經濟發展又必須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大力發展煤炭清潔化利用技術,通過煤炭的清潔高效轉化,實現高碳能源的低碳利用,對中國這一全球第一大煤炭生產與消費國而言,更具現實性和緊迫性。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加快新能源開發,推進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煤炭清潔利用技術的廣闊發展空間。
 
 發展困境猶存
 
 接受記者采訪時,有專家坦言,通過多年的積累我國煤炭清潔利用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在中國地質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世祥看來,相對于國外,我國煤炭清潔利用技術起步較晚,相關技術都是近年來才得到重視并迅速發展起來的。雖然部分新技術頗有成就,已與發達國家并列甚至有超前趨勢,但整體核心技術水平仍然落后于國外。而這也使規模有限的企業從其風險意識考慮,不敢于嘗試新技術,阻礙了煤炭清潔化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成本與資金障礙也是限制我國煤炭清潔化利用技術實際推廣的核心問題。一般而言,企業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成本與收益是其是否使用某項技術的首要考慮因素。而研發和建設煤炭清潔化利用技術項目,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且風險高昂,企業往往沒有內在動力去進行此類項目。
 
 以IGCC發電技術為例,據了解,IGCC的供電效率比常規燃煤電站高5%—7%,隨著技術的發展,IGCC的凈效率可達50%或者更高,并具有材料適應性廣、節水和調峰能力強的優點,而且污染物的排放僅為常規燃煤電站的十分之一,但其造價和運行費用較高,工程設計、開發成本加上設備成本是常規燃煤電站的好幾倍。
 
 中國地質大學政法學院劉中蘭副教授認為,當前,我國在潔凈煤技術發展相關政策中仍處于摸索階段,并沒有直接針對煤炭清潔利用的法律法規。盡管有《煤炭法》、《節能法》、《煤炭產業政策》、中國潔凈煤技術“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綱要、《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政策法規,但是這些法規體系涉及面廣,卻“廣而不精”,大多法規政策內容比較模糊,可操作性較差,缺乏相應配套經濟激勵、技術鼓勵政策的支持,環境政策失效。
 
 有業內人士指出,煤炭清潔利用產業涉及多個領域且價值鏈各節點行業眾多,投資大周期長,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有必要成立類似“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國家能源清潔利用中心”,進行統一的宏觀規劃和組織協調。
 
 “產業的自身特點或者說某些缺陷使得政府參與指導產業價值鏈構建十分重要,政府到底應該以何種身份、何種方式參與到煤炭清潔利用技術的產業發展中去,是當政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上述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