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中經煤炭產業景氣指數跌幅收窄,初顯企穩跡象,但仍處寒冬期的基本面并未改變,產業景氣度短期內“上下兩難”
2013年三季度,中經煤炭產業景氣指數初顯企穩跡象。支撐本季度煤炭產業景氣度企穩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宏觀經濟形勢穩中趨好,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8%;二是政策性因素作用,例如,政府加強對商品煤質量管理,一些產煤大省出臺減免涉煤收費等系列措施;三是新政之下的煤炭下游產業開始增添活力,拉動煤炭市場需求回升,價格企穩;四是受七、八月份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加之南方干旱,火電發力用煤回升。同時,北方地區冬儲煤工作陸續啟動,增加了部分需求。
總的來看,煤炭產業仍處于寒冬期的基本面并未改變。三季度煤炭市場曾出現罕見的價格“拼跌”,表明產能相對過剩的局面并未改變。在煤價大幅走低的情況下,主營業務收入并沒有保持同比例減少,也說明產能仍在繼續釋放之中。另外,煤炭產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速雖有所放緩,但絕對量仍在增加,且回款周期延長至38天,說明煤炭下游產業“缺錢”,導致煤炭產業體內“缺血”,將嚴重影響產業機體回暖。再從利稅情況看,利稅同比均繼續下降,稅金總額連續兩個季度大于利潤總額。可見,由于清費正稅進程相對緩慢,煤炭產業稅負仍在相對加重。
四季度,若不出意外,煤炭產業景氣度持續大幅下行的可能性不大,有望在三季度景氣降幅收窄的基礎上出現走平或略有小幅回升走勢,但處于“上下兩難”的膠著狀態暫不會改變。
四季度進入冬季用煤高峰,加之最近市場釋放出的一些積極信號,如,神華集團7個季度以來首次宣布提高煤炭銷售價格,最新一期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10月16日)首次出現回升,動力煤期貨價格持續攀升等,使市場回暖預期增強,不支持產業景氣度繼續大幅下行。經過“拼跌”后的煤炭價格使進口煤的價格優勢不再明顯,加上對商品煤質量管理的加強,褐煤關稅恢復征收,將對煤炭進口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相對緩解一定供給壓力。另外,從理論上講,在平均利潤規律的作用下,煤炭產業銷售利潤率繼續大幅下滑的幾率很小。
雖然形勢有所好轉,但煤炭產業仍面臨著嚴峻挑戰。國際大環境更加復雜,經濟危機并沒停息,國際政治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經濟形勢面臨轉方式、調結構以及化解產能過剩的多重考驗。煤炭產業自身的體制機制問題也未改革到位。
因此,應密切關注國際形勢的新動態,堅持穩中求進的新思維,不麻痹、不悲觀,堅持依靠發展化解發展中的問題。建議政府重視煤炭產業穩中有進問題,全面實施清費正稅、減輕煤炭產業負擔的政策;加大限制產能、加強商品煤質量管理的力度;適度加快煤炭油氣化等新興產業發展速度,擴大煤炭需求,穩定煤炭市場價格。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產業服務和規制,抓緊完善煤炭產業政策,依據變化了的形勢調整產業規劃,引導發展方向,推動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煤炭企業在“冬泳”的同時,要未雨綢繆,堅持走集約、內生、自主、穩健的發展道路,迎接為期不遠的新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