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企業轉讓煤礦的聲音不斷。
今年6月,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旗下的國投電力第三次掛牌出讓國投曲靖發電有限公司55.4%股權。按照國家投資開發公司計劃,國投曲靖發電有限公司55.4%股權和國投曲靖煤炭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需捆綁銷售。同樣由于前次掛牌流拍,國投煤炭有限公司再次轉讓國投曲靖煤炭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價格從此前的29億元降至26億元。
2012年9月,國電集團曾密集出售過3個煤礦,目前仍在轉讓股權和掛牌出售中小煤礦。同年11月,國電集團旗下的國電燃料有限公司欲以23.56億元轉讓平煤長安能源開發有限公司40%股權。
更早前,2009年5月,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決定轉讓中牧山丹馬場長山子煤礦的采礦權,目前該煤礦處于停產狀態,轉讓工作仍在進行中。
近日公布的《中央企業煤礦安全生產年度報告(2012年度)》顯示,中國鋁業公司收購的4個煤礦正在進行股權交割,中國鹽業總公司控股的1個煤礦計劃轉讓,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的1個貴州煤礦已轉讓完畢。
從大規模參股國有煤礦、收購地方小煤礦,到有選擇地退出,中央企業跨界涉煤的嘗試在短短幾年間發生了巨變。
2009年至2012年,中央企業各類煤礦的總數增加了55個。不過,考慮到目前的煤炭市場低迷、專業人才短缺、安全生產壓力大等因素,越來越多的中央企業開始掂量手中資源的“成色”,尋找向下游延伸的最佳路徑。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煤價下跌 萌生打退堂鼓的念頭
買的時候很容易,賣的時候就非常困難了,這快成了國企特色了
《中央企業煤礦安全生產年度報告(2012年度)》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央企業投資經營煤炭開采的企業有16家,除以煤炭開采為主業的神華集團和中煤能源集團外,還有電力企業6家,投資、房地產、鋼鐵、科研、鐵路、軍品貿易、化工、農業企業各1家,共涉及8個行業。
2009年至2012年,16家中央企業所屬的生產、建設煤礦由254個增加到309個,原煤年產量由5.83億噸增加到9.04億噸。這些煤礦分布在山西、內蒙古、安徽、山東、河南、四川、云南、貴州、新疆等15個省(自治區)。
2009年以來,越來越多的非煤央企涉足煤炭行業,他們不僅收購控股原來的國有重點煤礦,還大量收購地方煤礦。在迅速擴張煤炭板塊的同時,他們開始有意識地布局規劃。
電力、冶金、化工等行業的非煤央企涉足煤礦,原因大抵有二。一是可以控制更多的能源資源,降低成本;二是為其長遠戰略鋪路,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現在看來,市場下行、煤價下跌對煤炭行業影響巨大,這對本就缺乏煤礦管理經驗的非煤央企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神華集團總經理助理、安監局局長張光德說:“今年上半年,神華集團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06,但煤炭價格下滑比較快,有些企業尤其是寧夏、烏海那邊的煤礦虧損很嚴重,烏海曾經出現過1個月虧損1億元的情況。神華集團的煤炭價格同比每噸下降了150元,壓力非常大?!?br>
今年7月,神華集團煤炭銷售量為3310萬噸,比6月減少了1220萬噸,環比下降27%。
不只是煤炭生產企業經營困難,非煤央企的煤炭業績也不佳。
截至今年6月底,華能集團生產、試生產以及改擴建煤礦26個,新建煤礦7個,年設計產能1.07億噸。今年上半年,華能集團累計虧損約3億元。
一方面自有板塊虧得厲害,另一方面平抑成本的需求減少,不少非煤央企萌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
國電集團副總經理謝長軍表示,前些年收購的小煤礦比較多,目前有意退出一些小煤礦,但能不能退出,如何退出,都值得思考。
“買的時候很容易,賣的時候就非常困難了,這快成了國企特色了。江西萍鄉的小煤礦,我們集團想要退出了,現在準備掛牌,誰想要的話,我們歡迎。”謝長軍說。
大唐集團煤炭產業部主任、煤業集團總經理陳榕說:“我們主產褐煤,年產量1480萬噸,目前還有5個在建煤礦。今年上半年,整個行業經營情況不好,我們虧損了將近1億元?!?br>
中鐵資源集團煤炭銷售市場萎縮,面臨利潤下滑、資金回收困難等問題。
2012年,整個煤炭行業都在爬坡過坎,他們要舍棄的小煤礦,誰愿意接手呢?
放慢腳步回頭看 用人等問題凸顯
大唐集團進入煤炭行業比較晚,沒有專業的團隊,都是散兵,從管理文化、理念上講都是不統一的
“我本人是電力的老兵、煤炭的新兵。目前,我們集團搞煤炭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非常缺乏,大部分人員都是搞電力出身的。回過頭看,電力行業急于進入煤炭行業,遇到的阻力不小?!敝x長軍說。
中央企業煤礦的安全管理水平、裝備水平、人員素質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隨著中央企業進入煤炭開采領域的步伐加快,安全管理人員匱乏等問題比往年暴露得更明顯。
目前,國電集團的專業化管理是由下屬各省公司在負責,而公司的領導基本都是原來分管電力的,只有個別煤礦,如平莊煤業公司有一些專業人才。
談到安全監管時,謝長軍表示,煤礦安全管理要比電力安全管理難度大,責任也大。
中央企業投資經營的煤礦中,有年產千萬噸以上、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特大型煤礦,也有年產十幾萬噸的小煤礦,煤礦安全基礎條件、管理水平和采掘機械化水平相差懸殊。
國家煤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五大電力集團收購的煤礦,有一部分是以前的國有煤礦,有一部分是收購的探礦權和采礦權,但更多收購的是一些小煤礦,安全欠賬多,管理難度不小。
中國保利集團副總經理陳曉鐘說:“受煤炭市場下行影響,保利集團部分干部職工思想有波動。另外,保利集團部分煤礦由基建轉向生產,給安全管理帶來了壓力。所有人員的綜合素質都有待提高,部分人員的安全意識不夠強?!?br>
陳榕說:“大唐集團進入煤炭行業比較晚,沒有專業的團隊,都是散兵,從管理文化、理念上講都是不統一的。”
近年來,中央企業加快了多元化發展的步伐,但是涉足新領域之后,常會面臨專業人員不足、管理人員短缺等問題。煤炭價格走低,部分偏遠地區的中央企業煤礦的吸引力減弱,管理隊伍組建困難重重。
業內人士建議,可以聘用一些提供技術輸出的專業化公司,幫助這些煤炭新兵管理煤礦。山東能源新汶礦業集團輸出了3萬人,幫助小煤礦解決專業技術人員短缺的難題。
安全搞得好 但困惑仍在
兩極化是中央企業辦礦的特點,有規模大的現代化礦井,也有不少匆忙收購的地方小煤礦。這是中央企業擴張煤炭板塊的一種途徑,隱藏著不少問題和矛盾
即使市場不景氣,中央企業的安全管理仍然保持了較高水平,這是最令人欣慰的。
《中央企業煤礦安全生產年度報告(2012年度)》顯示,中央企業煤礦2012年沒有發生煤礦重特大事故。
截至2012年底,16家中央企業各類煤礦共發生死亡事故13起、死亡19人,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21,同比降低0.042。其中,神華集團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04,中煤能源集團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46,華能集團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44,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17,國家投資開發公司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66,國電集團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25,華潤集團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98,大唐集團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77,其他8家中央企業實現了全年安全生產。
規模大是確保安全的重要因素。據統計,2012年,煤炭產量在1000萬噸及以上的中央企業有9家,其中有2家達到了億噸級的規模,4家達到了5000萬噸級的規模。
在強化安全基礎管理的同時,中央企業還不斷推進了安全質量標準化和煤礦班組建設,開展了安全教育培訓,構建了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2012年7月,國務院在神華寧煤集團召開了全國煤礦安全生產經驗交流現場會,在全行業推廣了神華集團的“五個一”安全生產經驗。
統計數據顯示,中央企業174個生產煤礦中,有169個煤礦達到了安全質量標準化三級以上標準,達標率為97%。神華集團、國電集團等10家中央企業所屬煤礦的安全質量標準化達標率均為100%,部分企業的安全標準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然而,兩極化是中央企業辦礦的特點,有規模大的現代化礦井,也有不少匆忙收購的地方小煤礦。這是中央企業擴張煤炭板塊的一種途徑,隱藏著不少問題和矛盾。
陳曉鐘說:“目前,中央企業的安全管理是屬地管理。從表面上看,這對強化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從實際生產上看,潛藏著隱患?!?br>
以山西為例。山西的各個煤礦,分別由市縣管、鄉鎮管、煤炭局管、煤監局管、領導管、公務員管和五人駐礦小組管,停產、停工的隨意性非常大,沒有嚴格的標準,也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
“這樣會造成煤礦安全生產沒有連續性,容易帶來安全隱患,并造成職工隊伍不穩定。建議中央企業由各省市煤炭局直接管理?!标悤早娬f。
中煤能源集團黨委常委伊茂森表示,該集團某地方煤礦由于一些原因不能正常經營,時開時停的非正常生產情況,使隱患相應增多了。
《中央企業煤礦安全生產年度報告(2012年度)》中提及,中國新興集團礦化總公司在貴州遇到了一些難題。
受貴州煤礦兼并重組影響,中國新興集團礦化總公司所屬的2個貴州煤礦不得不重新編制開采方案和安全專篇等,井巷建設工作也要重來一遍,這不僅影響了該公司“十二五”規劃的正常實施,也導致其經濟損失嚴重。
另外,中央企業在地方監管方面一直存在爭議。在有些區域省屬企業中,中央企業的監管被下放到地方政府,市縣、鄉鎮逐級監管。在新疆哈密,一些煤礦已被納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監管范疇。
在監管層級方面,不少企業都有類似的煩惱。
從控制煤炭資源 轉向發展煤化工
煤炭緊缺時,平抑成本是主要目的?,F在,若新建礦井陸續開工,煤炭是過剩的,發電用不了那么多煤,最好就是發展煤化工
2012年,中央企業原煤產量合計9.04億噸,占全國原煤產量的24.4%。
多年的兼并收購,使中央企業控制了數量龐大的煤炭資源。但是,在煤炭市場下行的當下,中央企業中的電力企業已經不再滿足于降低發電成本或銷售煤炭了。他們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即發展煤化工。
在陜西榆林城郊,華電集團的百萬噸級煤制芳烴項目正蓄勢待發,并計劃在未來10年投資千億元在新疆、內蒙古建設煤、電、化一體化基地。
早在2007年,華電集團就提出了“價值思維”的理念。
從成立之日起,華電集團就把發電和煤炭同步作為主業。
華電集團認為,可持續發展還是要靠產業升級,單純把煤炭當燃料來賣,不做深加工,煤炭的附加值不能得到體現。
“煤炭緊缺時,平抑成本是主要目的?,F在,若新建礦井陸續開工,煤炭是過剩的,發電用不了那么多煤,最好就是發展煤化工。”一位中央企業負責人說。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范圍內共上報煤化工項目104個,投資規模高達2萬億元。
華能集團至少規劃了7個煤化工項目,涉及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和煤制甲醇。
國電集團等企業都在中國西部布局了煤化工產業鏈。
近年來,神華集團主要建成并運行了4個大型煤化工項目,并一直在拓展新型煤化工領域的發展空間。
今年7月,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煤化工資產的注入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按照計劃今年下半年能夠完成。
在煤炭市場低迷的大背景下,新型煤化工項目重啟備受矚目。
煤價連續下跌的殘酷現實,倒逼更多的中央企業通過延長產業鏈尋找煤炭下游的利潤增長點。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幾乎所有的煤化工項目投資都在百億元以上,且建設周期長,需要技術和管理人才。
作為最早布局煤化工的中央企業之一,大唐集團已經在煤化工項目上投入了上千億元。
大唐集團的多倫項目2006年3月正式開工,至今沒有正式運行。由于無法承受上百億元的負債,國家已決定將該項目移交神華集團。
“新型煤化工企業需要綜合考慮拿出最優方案后,才能實現企業的正常運轉,單純以獲取資源來發展煤化工的企業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大唐煤化工的例子值得所有煤化工企業借鑒。”國電集團煤炭與化工部副處長賀振富說。
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中央企業擁有強大的煤炭資源優勢,在涉足煤化工的道路上,除了要應對技術管理障礙、解決人才短缺等問題外,還要考慮未來的市場風險,避免煤化工項目投資“高燒”與“爽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