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祥恩,在近日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時,就貫徹落實已有規劃和政策,進一步引導煤化工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陳祥恩代表認為,隨著近年來煤化工產業的爆發式增長,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煤化工產業國,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有:
一是部分煤化工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經營困難,煤焦化和煤制甲醇企業大面積普遍虧損。前幾年,一些地區不顧資源、環境條件,不注重能源轉換效率,盲目發展煤化工,導致產能大幅過剩。
二是各地投資建設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等新型煤化工項目的熱情高昂,產能過剩隱憂初現。
三是煤化工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日益顯現,特別表現在對水資源的影響上。綜合行業的平均水平來看,目前生產一噸煤制油的耗水量約為9噸,煤制烯烴約為20噸,煤制二甲醚約為12噸,煤制天然氣(甲烷)耗水量為6噸,煤制乙二醇約為9噸。
針對上述問題,國務院和包括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在內的各主管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政策和文件,以引導煤化工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2009年,國務院下發《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將煤化工作為“六大過剩產業”之一;2011年,國家發改委再次下發《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要求加強項目審批管理,嚴格產業準入政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
盡管如此,但煤化工發展勢頭依然不減,據中國石化聯合會于2012年7月召開的一次會議透露,各地方政府發展煤化工的熱情非常高,全國各地共向國家發改委上報104個煤化工項目,這些項目“十二五”期間規劃總投資規模達2萬億元。因此,有必要對這些投資沖動進行有效引導和監管。
對此,陳祥恩代表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是貫徹落實已有規劃和政策,確保政策的嚴肅性和有效性,切實防止各地無序發展。盡快正式出臺《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和《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對各地規劃外的煤化工建設項目進行梳理,做好項目審查和監管,嚴禁違規審批。這兩個文件已經在行業內征求過意見,征求意見草案中的一些項目也已經通過了國家能源局和發改委的審批。
二是研究利用財政支持、稅收優惠、產業基金等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煤制油、煤制烯烴等現代煤化工企業向下游和高端延伸產業鏈,進一步調整產業產品結構。比如,煤制油企業向更高端的航空煤油、高端潤滑油等產品延伸;煤制烯烴企業加大芳烴開發力度,實現烯烴、芳烴的耦合聯產,向精細化工產品方向拓展。
三是針對嚴重過剩的甲醇產能,加快甲醇汽油的試點進度,激活甲醇市場,盤活現有資產,做好能源替代。2009年12月,M85高比例甲醇汽油標準開始實施;2011年,工信部將山西、陜西、上海三地列入高比例甲醇汽車試點省市; 2013年1月,上海、山西兩地的甲醇汽車試點實施方案獲通過。在此基礎上,一是建議加快試點進度,或在河南等甲醇工業大省穩步開展甲醇汽油試點工作;二是加緊出臺國家低比例甲醇汽油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