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兩會,山西團“一號建議”仍然緊緊圍繞煤層氣管理體制改革。這并非山西團第一次建言煤層氣發展,事實上,近十年來山西煤層產業發展已經頗有成效,亦成為“煤炭山西”向“氣化山西”轉變的重要氣源之一。
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向本報記者表示,煤層氣如果能夠得到合理開采利用,不僅有益于山西,更有益于國家。“我們希望把氣權與礦權的體制理順,更好地將國家利益、地方利益,特別是民生服務很好地統一起來。”
從事煤層氣相關工作近20年的山西省國資委主任朱曉明更期冀,借山西綜改區先行先試的政策東風,率先在山西試點煤層氣管理體制改革,變國家一級管理為國家和省兩級管理,實現“氣隨煤走、兩權合一、整體開發”。
中國能源報:為什么今年的“一號建議”與煤層氣有關,是看到了中央政策對非常規氣的重視,覺得發展的春天到了,還是因為“氣、煤礦權之爭”在山西境內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朱曉明:煤層氣屬煤炭的共伴生礦產,煤炭既是煤層氣生氣層,同時又是煤層氣儲氣層。采煤時開采利用煤層氣非常方便,把煤層氣的開采權賦予煤炭企業,相比其他企業成本更低,效益更好。同時也方便將濃度不同的煤層氣應用在不同領域,低濃度的民用發電,高濃度的壓縮為液化LNG,作為汽柴油的替代品。不論對環保、社會、企業,百利而無一害。
另外,煤層氣是一種潔凈環保的能源。我們提出了“氣化山西”的口號,要求無論在工業領域或民用領域,都要實現環境友好,這也是煤層氣能成為“一號建議”的原因之一。太原曾是舉世聞名的污染城市,之所以能夠退出全球污染城市排行榜,煤層氣和天然氣的普及利用功不可沒。
中國能源報:您也提及,現階段對于煤層氣的研究,不論在工業應用上還是機理研究上仍是一個新東西,那為什么把這個交給煤炭企業來做?
朱曉明:山西煤炭企業的煤層氣年采儲量和利用量在全國都占絕對優勢,歷經近20年探索,我們把真本事學到手了。山西的煤層氣儲量占到全國的1/3,有10萬億方,相當于1億噸的原油當量,并且現在的研究成果表明,這個數字還要增加。
除此之外,煤炭企業和非煤企業在處理這個事情上,感情不一樣,目的也不一樣。煤炭企業首先要解決的是安全問題,其次才考慮效益問題。原先在沒有效益的前提下,我們也得干,現在可以作為一個產業來規劃,我們的積極性就更高了。實際上,我們的立足點是將煤礦安全的“第一殺手”變為“幫手”,所以急需在法律層面上理順氣、煤的礦權。
中國能源報:綜改區的系列政策沒有為解決“氣礦之爭”帶來突破嗎?
朱曉明:根據綜改區的政策研究,現在重疊的區塊可由企業雙方協商解決,等于開了一個口子。但從我的體會經驗來看,操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具體問題。比如過去一口井也就7、8年壽命,但現在的實踐證明,一口井可以產氣20年。晉煤集團最長的一口井是1993年打的,到現在還在產氣。
煤礦的產業政策要求要“先抽后采”,但如果這個抽采是10年或者20年,跟非煤氣權企業商量起來,就存在一個很大的障礙。
中國能源報:您的具體建議是?
朱曉明:首先,按照自然、技術和經濟的規律,實行“氣隨煤走、兩權合一”,這是一個根本的解決辦法。其次,變一級管理為兩級管理,經山西省人民政府協調,統一不同利益主體的意見。
中國能源報:有非煤氣權企業覺得這樣并不公允,一是現在非常規氣的發展政策好了,二也擔心山西省政府偏袒自己的省屬企業。
朱曉明:不會,現在各級人民政府站的高度很高。現在招商引資,不論對省屬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央企,我認為省一級政府都會很公平。
中國能源報:為什么那些有了政策支持的非煤氣權企業沒有做成,是缺錢缺人還是缺技術?
朱曉明:都不是。煤層氣是一個非常規性資源,具體形容起來,它就像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它不如其他常規能源,打一口井或者挖一個礦都能獲得暴利。這種工藝和技術,必須是有能力、有本事的人來做,并且要靜下心來扎扎實實去做。
你去看國家煤層氣(瓦斯)抽采利用指標,為什么有的企業連續多年完不成,有的企業卻完成得很好,一看就能得出結論。
山西在這方面花了很多心血,也有很多教訓。基層企業之所以能干成,是在安全問題上的壓力太大。現在尊重生命、尊重安全,煤礦企業都是帶著感情去抓安全,對于煤層氣的開采有著一種更為執著、更為積極的態度。不盈利也得干,有這種精神就沒有干不成的事情。
中國能源報:有人提出,山西的煤層氣必須入兩桶油的管網,自己的氣自己用不上,是因為省內管網還沒有完全鋪設好嗎?
朱曉明:不,管網已經不是問題,山西省有能力自己解決這個問題。說到底,現在涉煤企業和涉氣企業的主要摩擦,就是法律層面的互相矛盾。我們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山西煤層氣礦權和煤炭礦權重疊嚴重問題,為全國同類其他地區發揮帶動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