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夏季美國發生旱災,玉米和大豆成片枯萎,糧食類大宗商品價格因此迎來大漲,對農產品貿易公司、拖拉機制造商等各類農業企業來說,這意味著2012年會是一個好年景。
 2007年至2008年糧食危機發生后,作為一種重要的農作物肥料,鉀肥價格飆漲了10倍,在現貨市場上達到每噸近1000美元。自那時起,投資化肥類大宗商品就被視為是從農產品市場繁榮中牟利的好渠道。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等礦商紛紛尋求收購鉀肥資產,而新涉足化肥行業的投資者爭相涌入鉀肥市場。
 
 但2012年化肥企業的投資者卻大失所望。盡管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期間遭遇大幅下挫,但化肥市場一直處于歷史高位,正是這一點促使化肥市場上的主要買家——中國和印度尋找鉀肥的替代品。去年下半年,中印買家主要在場外觀望。
 
 受此影響,鉀肥價格走軟,現貨價格去年累計下跌逾10%。倫敦大宗商品咨詢公司Integer Research化肥業務主管奧利弗•哈特菲爾德(Oliver Hatfield)表示:“農民節約使用鉀肥,或者減少了存貨。”
 
 上個月底,中國終于結束了其“鉀肥假期”。中國國有化肥企業——中化化肥(Sinofert)與Canpotex簽署了一項協議,后者是北美從事鉀肥銷售的卡特爾組織。雙方商定的價格低于預期,并且較上年的合同價格下跌15%。
 
 Mosaic首席執行官吉姆•普羅科潘柯(Jim Prokopanko)近日告訴分析師,盡管該公司“明顯希望達成更高的價格”,但這份將在2013年上半年以每噸400美元的價格供應100萬噸鉀肥的合同,提供了“一個有助讓全球鉀肥市場再次平穩運行的基價”。該公司以及加拿大鉀肥(Potashcorp)和Agrium通過Canpotex出口鉀肥。
 
 
 
 請點擊放大
 過去10年,隨著中國和印度中產階層的壯大以及飲食變得更多樣化,亞洲鉀肥需求飆升。肉類消費增加,擴大了對飼料的需求,農民試圖借助化肥來提高產量。
 
 然而,根據多倫多豐業資本(Scotia Capital)的數據,2012年鉀肥需求較上年下滑10%。除中國在談判中采取了強硬策略以外,印度鉀肥購買活動受到了政府削減相關補貼和盧比貶值的影響,而歐元區危機則影響了該地區農民對化肥的使用。
 
 需求疲弱促使一些供應商采取降價策略,代表俄羅斯UralKali和白俄羅斯Belaruskali的兩大鉀肥出口卡特爾之一——白俄羅斯鉀肥公司(Belarusian Potash Company)正將鉀肥輸往中國,而不屬于該卡特爾的獨立化肥企業也在賣力銷售自己的產品。
 
 德國K+S和以色列Israel Chemicals都開始在巴西和美國銷售鉀肥,豐業資本分析師本•伊薩克森(Ben Isaacson)表示:“這正引起全球同行的擔憂”。
 
 行業高管期待Canpotex與中化化肥的交易將拉開2013年鉀肥協議的簽訂潮。預計較低的合同價格將擴大需求,鼓勵印度買家重返市場。該合同價格將成為市場其他參與者的一個參考。供應商希望,銷量的上升將彌補利潤率下滑的影響。
 
 分析師表示,在春季播種季節到來之前,從去年糧價上漲中受益的美國農民可能會成為化肥的大買家。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的德克•詹恩•肯斯(Dirk Jan Kennes)表示:“(美國)農民擁有大量可供支出的資金,而且價格已下跌,這對于化肥需求而言是個好消息。”該行是農業貸款規模最大的銀行之一。
 
 分析師表示,隨著鉀肥價格下跌,市場新進入者所計劃的綠地鉀肥開發項目可能受到沖擊,這些投資者原本是受到糧食需求將會上升的預期吸引。據估計,到2015年鉀肥產能可能會擴大逾40%,分析師表示,現有的市場參與者將樂于見到新項目被擱置。
 
 花旗集團(Citigroup)分析師安德魯•本森(Andrew Benson)表示,很多正在考慮之中的新鉀肥項目,只有在鉀肥價格處于每噸450美元以上的情況下,才能實現令人滿意的回報率。他表示:“(Canpotex)降價可能更多是受到結構性因素的推動,而不是僅僅受到中國目前的強硬策略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