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華鵬
 “我們至今沒有接到相關通知,今年的訂貨會應該不會開了。”河南神火集團國貿有限公司銷售科長李朝林談起一年一度的全國煤炭訂貨會時說。
 
 在他看來,這個訂貨會有或沒有,對煤炭企業都不會有實質性的變化。“首先,這個會近幾年就沒開過,取而代之的是煤炭產運銷銜接會和合同匯總,最后形成地方和企業自行組織訂貨會的局面;其次,即使開了訂貨會,合同也只是走量,不簽價,沒實質意義。”
 
 李朝林關心的是,煤炭價格的持續低迷,讓賣方市場轉為了買方市場,如何與電力企業簽訂穩定、持續的煤炭供應合同。
 
 截至11月14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交易價格的中準水平為640元/噸,這一價格相比去年845元/噸的最高時價,相差了205元/噸,更重要的是,該電煤價格不久前曾一度在600元/噸左右徘徊,與590元/噸左右的重點合同煤價格幾乎持平。
 
 兩種價格的接近,讓煤炭行業各相關方看到了一種可能,持續了近20年之久的煤炭價格雙軌制進入了歷史最佳并軌時機。
 
 并軌意味著改變,這其中包括現有政策的變更、市場交易邏輯的更換,甚至行業體系的重建。
 
 目前,并軌政策還在征求意見,有望年底出臺。并軌政策在討論中,最大的爭議在于并軌路線的選擇,是往市場價格并,還是向計劃價格并,從目前征求意見的版本看,政策偏向市場。
 
 最后的博弈
 
 其實,早在今年8月,煤炭價格并軌的方案就已擬定完成,按照該版本的擬定,主要設定了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合同的期限限定,由當前的一年一簽延長為2~5年;另一個是價格設定,煤炭價格將統一采取合同價,價格由基準價和變動價構成,前者由發改委價格部門確定,后者則以季度差價或價格變化指數來確定,確定后報相關部門審批后實行。
 
 不僅如此,方案還提出,若規定周期內平均煤價影響到上網電價的幅度超過10%,相關部門將直接干預煤炭和電力的價格。“這一版本的問題在于并軌后出現了更多的價格管制,相關部門比當前還要多的干預了市場,這與行業的市場化大方向有所背離。”中國能源研究會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此后,該方案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修改,這一版本主要取消了基準價加變動價的定價方式,改為企業間自主協商。由此,并軌政策從之前的向計劃靠攏,轉向了向市場價格的接近。“這一版本相較上一個版本,是一個大轉彎,轉向了高度的市場化模式。”上述能源研究會人士表示,“該版本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長期合同的煤價是否浮動,如何浮動,如何實現有效監管。”
 
 該人士舉了個例子,“現在電價是政府定價,如果煤炭價格上漲,電價怎么辦,不聯動,上漲的部分電企如何消化,聯動的話,怎樣聯動,規則是什么,是不是還需要政府部門的干預?也就是說,完全市場化的并軌需要更完善、更配套的政策跟進出臺。”
 
 據了解,發改委正著手制定《煤炭中長期合同管理辦法》,以加強對煤炭合同的管理。
 
 “雙軌”沉浮
 
 所謂并軌,是針對“雙軌”而言。
 
 早在1984年,局部地區即出現了煤炭價格雙軌制的雛形。當時,國務院批準,凡未列入計劃的鄉鎮煤礦放開價格管理,自行銷售,此間,形成了以政府定價和市場調節為價格形成機制的兩種價格。
 
 此后,1993年,國家進行煤炭市場化改革,正式放開煤炭價格,交由市場自主決定,煤炭價格雙軌制正式推行,即在完成“計劃”的前提下,企業可自銷部分產品,其價格由市場決定。
 
 由此,煤炭價格形成了以保證計劃為主的“重點合同煤”和以市場價格為導向的“市場煤”。而為實現上述煤炭交易,每年年底都會召開一次全國煤炭訂貨會,發電企業和煤炭生產企業在會上簽訂電煤合同。“但2004年電荒后,煤電雙方矛盾開始凸顯,訂貨會開始變得沒有意義。”李朝林表示,“由于煤價的上漲,計劃煤的價格與市場煤炭的價格拉開了差距,煤炭企業不愿和電企簽計劃煤的合同,從而導致了合同名存實亡,只有量,沒有價格,計劃煤的價格難以落實,重點合同煤的兌現率很低,同樣,今年的煤炭價格下滑明顯,甚至低于重點合同煤,煤炭企業則希望保證電企長久的供需,以形成穩定的煤炭生產和利潤。”
 
 數據顯示,作為電煤標桿的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交易價格,今年曾一度探至600元/噸以下,與590元/噸左右的重點合同煤價格幾乎持平,相比去年高企的845元/噸的最高時價,相差了200多元。
 
 兩種價格的接近,為煤炭價格的并軌,實現完全的煤炭市場化改革提供了可能。
 
 不久前,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秘書長俞燕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往年重點合同煤和市場煤的價差在150元到200元,現在市場煤略微比重點合同煤貴一點,煤價的下跌為電煤的雙價并軌提供了最好的歷史時機,如果現在不推動改革,以后很難再有這樣的機會。”
 
 他強調說,去年全年煤炭投資增速高達25.9%,但去年的電力工程投資卻同比下降了0.3%,這意味著如果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話,煤炭的充足供應有保證,而以往困擾重點合同煤和市場煤并軌的供需緊張情況已經消失。“目前,重點合同電煤只占全部電煤消耗的38%左右,完全具備了取消雙軌制的條件。”中國能源研究會日前推出的《能源政策評論2012》報告建議稱,“雙軌制不僅不利于煤炭企業的良性發展和電煤的有效供應,也不利于發電企業間的公平競爭,極易導致腐敗和尋租。”
 
 而對于并軌的難點,俞燕山當時對本報記者表示,“并軌的難點主要在于定價機制,必須要解決價格傳導機制問題,即放開上網電價的管制并確保并軌后的成本能傳導出去。”“政府應該放權,應該相信市場,現在是價格部門不相信市場,相信權力,這是不對的。”俞燕山強調稱,“今年市場價格下降給了我們非常深刻的意識,供需市場最終會起決定性作用,不是政府意志使然,要相信市場,不要迷信權力。”
 
 在并軌政策出臺前夜,一年一度的訂貨會將可能成為絕唱,但這個絕唱對于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而言,都已經成為雞肋。目前,各煤炭和電力企業正緊鑼密鼓地圍繞自身展開一系列的訂貨會。
 
 與此同時,他們還要參加一些座談會,對煤價并軌提出行業的建議,并軌的方向,將直接決定他們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