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電企業和港口碼頭的煤炭庫存量變化,一直是宏觀經濟分析研究的重要指標。近期煤炭高庫存形勢,更讓人擔憂形勢會不會急劇惡化,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
 與往年“迎峰度夏”電廠搶煤推高煤價不同,今年春節過后,發電企業煤炭庫存一直維持高位,中轉港口也開始出現“煤滿為患”的態勢。海運煤炭網6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環渤海地區港口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768元/噸,比前一報告周期下降了6元/噸。
 
 該指數已經連續第五周下降,累計下降19元/噸,并已經低于今年3月7日的772元/噸,創下年內新低,同時也是2011年3月下旬以來的低點。
 
 近期,環渤海地區煤炭庫存增長迅猛,據統計,截至6月6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已經超過860萬噸,而一個月前該港的煤炭庫存僅為560萬噸左右。而電廠庫存更是已經逼近9000萬噸。
 
 如果觀察今年以來發電量增長數據,似乎有宏觀經濟減速導致煤炭需求量萎縮的因素,但業內人士表示是近年來進口煤炭逐步增多的緣故。目前來看,秦皇島煤價相對于澳大利亞紐卡斯爾煤價的溢價已達三年多來最高水平。
 
 最新數據顯示,紐卡斯爾港煤價大約92美元/噸,折算人民幣不到600元/噸,即使算上運費,在南方沿海也非常有競爭力。據分析人士計算,調整運費和其它因素后,中國發電企業購買澳大利亞煤炭可便宜近25%。
 
 為何海外煤炭價格如此便宜?答案是美國頁巖氣開發技術導致美國能源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頁巖氣大開發已經令美國天然氣價格在過去的3年間下降50%。這使得美國發電廠紛紛用天然氣取代煤炭發電。
 
 美國電價2008年以來,下跌50%。2011年,全球天然氣供應量同比增長3%,達到3.37萬億立方米,其中930億立方米的貢獻量主要來自美國、俄羅斯和卡塔爾三個國家。用天然氣的多,當然煤炭消耗量就少,供過于求,煤炭價格大跌自然情理之中。
 
 近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一直受困于能源短缺問題,頁巖氣開發帶來的能源革命,無論短期還是長期看,都可以讓中國決策者稍微緩口氣了。對于宏觀經濟觀察者而言,目前的煤炭高庫存現象以及價格下滑因素,可能是中國經濟的利好因素而非衰退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