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由國家能源局組織起草的《特殊和稀缺煤種開發利用管理暫行規定》已完成征求意見稿。隨著近日征求意見的結束,預計實施稀缺煤種的保護性開發不久將提上日程。
征求意見稿指出,國家對特殊和稀缺煤類實行保護性開發利用,堅持統一規劃、有序開發、總量控制、高效利用的原則,禁止任何亂采濫挖和浪費行為。
受限礦區山西最多
根據征求意見稿,特殊和稀缺煤類是指具有某種煤質特征、特殊性能和重要經濟價值,資源儲量相對較少的煤炭種類,主要包括氣煤、肥煤、焦煤、瘦煤和無煙煤等。
這些主要用于鋼鐵和有色冶煉的優質煉焦煤、用于化工產品的優質無煙煤等煤種被視為煤炭中的“國寶”,其資源稀缺性絲毫不輸稀土。在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和原材料需求迅速增長的情況下,其進口量近兩三年來快速增長。2009年我國煉焦煤進口量3440萬噸,同比增長402%;2010年進口量4727萬噸,同比增長37%;2011年無煙煤進口量3611萬噸,同比增長37.3%。
相關報告顯示,稀缺煤種在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都得到了戰略性保護,而我國相關資源卻由于前些年的無序開發已經受到較大損害。過去10年國內焦、肥、瘦煤產量實際無增長,優質煉焦煤資源出現枯竭跡象:山西整合后的煤礦可采年限僅為30年,遠低于正常煤礦50-70年的服務年限。
在征求意見稿首批公布的特殊和稀缺煤類礦區范圍中,山西以西山、汾西、霍州、霍東、離柳、鄉寧、晉城、陽泉和潞安等9個礦區高居全國省區榜首,黑龍江、山東、河南、新疆等緊隨其后,內蒙古的烏海和包頭礦區位列其中。
新建礦10年內不得提高產能
征求意見稿指出,國家對特殊和稀缺煤類實施生產總量控制。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資源儲量、市場供需、利用方向等,安排本地區煤炭企業特殊和稀缺煤類的產量。
稀缺煤種的開發建設標準明顯“高出一籌”。根據征求意見稿,特殊和稀缺煤類優先采用露天開采,礦區均衡生產服務年限不得低于《煤炭工業礦區總體規劃規范》規定的1.2倍,礦井設計服務年限不得低于《煤炭工業礦井涉及規范》規定的1.2倍。
生產能力方面,新建大中型特殊和稀缺煤類礦井投產后10年內,原則上不得通過改擴建、技術改造(產業升級)、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和生產能力核定等方式提高生產能力。
并且,在特殊和稀缺煤類礦區范圍內不得建設公用工程或者其他工程,確需建設的,要經煤礦企業同意,報省級以上煤炭行業管理部門批準,并依法對壓占資源及其他損失予以補償。即便在未設礦業權的礦區范圍內,也須報省級以上煤炭行業管理部門批準。
在生產管理上,征求意見稿對稀缺煤種的生產企業也提出了提高資源回收率、禁止超能力生產、加大復采或開采邊角殘煤和極薄煤層等一系列要求。
回采率不達標吊銷許可證
為避免亂采濫挖、吃肥丟瘦、采厚棄薄等景象重現,征求意見稿針對產量和回采率做了重點設計。要求生產企業對采區回采率進行考核,并制定獎懲制度。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定期對生產企業煤炭產量、回采率、開采技術等進行考核。
對達到規定要求且考核優秀的企業,國家發改委在項目核準、資金補助等方面將給予優先安排。未達到回采率標準的企業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達不到的將吊銷煤炭生產許可證。不過,與煤炭工業“十二五”規劃一樣,具體的采區回采率標準并未直接寫入規定。
在加工利用上,征求意見稿明確要求特殊和稀缺煤類全部洗選,經洗選加工的優質特殊和稀缺煤類優先用于冶金、化工、材料等行業,限制直接燃燒。
實施《特殊和稀缺煤類開發利用管理暫行規定》,有望摸清特殊煤種資源家底。根據征求意見稿,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將建立轄區內特殊和稀缺煤類煤礦資源儲量臺賬。生產企業須建立煤礦技術檔案和資源儲量臺賬,編制年度煤礦儲量報告,并在下年2月底前將報告送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