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官員回答記者山西煤改對煤炭產量、安全的影響以及撤出的民間資金流向時說,煤炭資源整合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后,全省煤礦數量減少,但產量增加,效益提高;事故率比全國低0.479;退出的民間資本在山西政府引導下,流向高速公路建設,文化產業,現代農業和新興產業等領域。
3月16日,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廳長吳永平在回答記者山西煤改對產量影響時說,2011年全省煤炭產量達到8.7億噸、外運量達到5.8億噸,均創歷史新高。
吳永平向記者介紹煤改對煤礦安全的改變說,2011年山西省煤礦發生事故54起,與2010年同比下降14.29%;死亡74人,同比下降46.76%;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85,比全國低0.479。
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將事故下降歸之于煤改:“煤炭資源整合,將小礦關掉,大煤礦具備了機械化開展、信息化管理的技術。再者,加強了政府監管的責任和煤礦企業的責任;三是普遍提高職工的素質,進行了安全教育普及;四,嚴格管理。”
對于外界關心的退出的民間資本流向,袁純清回答說,去年山西省非國有投資是3506億元,其中大量是民營資本,2011年比2010增長了13.6%。山西省省長王君介紹退出的民間資金流向說,山西省為此出臺了專門的政策,加以引導和鼓勵。退出的資金主要投入到以下一些領域:高速公路建設;文化產業,山西省正在著力打造五大文化旅游產業區;現代農業和新興產業等領域。當然,也有流到外省的。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用“壯士斷腕”形容山西煤炭資源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