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統計局數據顯示,山西省今年前三季度的原煤產量同比增加了21.3%,發電量增長7.3%,但缺煤卻是山西省部分發電廠的心病。
為應對“煤電矛盾”,山西省委、省政府決定,除了已經采取調整電價等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外,對生產經營比較困難的9家央企和省外在晉火電企業,由山西省財政給予10億元的借款,并由山西省煤炭廳組織煤炭企業增加1000萬噸的重點合同電煤供應。
而據了解,此次政府的應對措施只能緩解一時。
據報道,山西這13家電廠在今年1~10月虧損32.89億元,至今累計虧損141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111%,資不抵債企業數量上升至10家,永濟、運城電廠因缺煤連續多月全廠停機,漳山、漳澤等電廠開機率不足50%。同時,中南部13家電廠平均到廠標煤單價達到816.95元/噸,單位燃料成本已占到上網電價的83.30%。
12月1日,全國范圍內調整電價,山西省上網電價每度上調2.95分錢,但該省部分電廠還是稱“難以解決現在的主要問題”。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林伯強則認為,“這次國家發改委上調電價的力度已經很大了,從全國范圍內看對發電廠扭虧很有利,這相當于給電力企業600億元的補貼。如果山西發電廠還是覺得不夠,那么對于這個煤炭大省來說,導致目前電廠虧損最主要的問題就不在電價上了。”
林伯強同時強調,“電力改革還很遙遠,現在最可行的做法還是實行‘煤電價格聯動’,而且要形成常態機制。”
除了國家發改委上調電價以及請求省政府幫扶外,也有一些深陷虧損境地的發電企業尋求“自救”,其中一條路徑便是“煤電聯營”。
不過,在“煤電聯營”呼聲上漲的同時,也有一部分業內人士和專家提出,煤電矛盾的最終解決只能依靠理順煤電市場機制,“煤電聯營”只是解決煤炭供應緊張的權宜之計,而且在推進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問題。
總體來說,山西煤炭資源整合之后,現在的煤企多是大型煤礦企業。現在生產一噸焦煤,材料費一噸的成本是100元左右,人工成本為80元左右。加上其他成本,算下來一噸煤的總成本約200多元。電煤的煤質比較差,生產成本還會再低一些。“但一噸煤在出礦之后,煤炭企業還要繳納稅費,所有的稅費會加在賣給下游用戶的煤價里。”
除了稅費,煤炭企業還要繳納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和行政性事業收費。山西省可持續發展基金在今年標準噸煤提高3元,其中動力煤(電煤)最高每噸18元,無煙煤最高每噸23元,焦煤最高每噸23元。在行政事業性收費方面,據山西省的一位縣財政部門負責人介紹,礦區資源費、企業管理費、礦產資源補償費、排污費等11項,合計起來一噸煤要交21.25元。
山西省南部某縣財政部門負責人稱,“煤炭企業要繳納的稅包括增值稅、資源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車船使用稅等十種稅。比如2號煤一噸單價700元左右,稅費約占219元。低組煤一噸單價450~500元,稅費約占140元。”按此推算,稅費約占煤價的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