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潼關縣國土、公安、整頓、黃金、安監、環保6個單位和下轄的6個鄉鎮近日協同作戰,使盤踞30多年的非法開采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2011年7月14日,潼關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安全生產暨礦山安全生產百日整治活動動員會,進行統一部署,在縣委層面成立了專項整治礦山秩序工作小組,縣委書記何樹茂說:“管不好黃金產業,就是對潼關人民的犯罪!”縣長王青峰表示,非法開采和冶煉導致礦山資源被破壞,環境被污染,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國家稅費流失,政府一定徹底摧毀這些非法生產行為,鏟除毒瘤。具有歷史意義的整頓風暴由此掀起。
分區落實責任 嚴禁非法開采
2011年7月13日以來,潼關縣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和《潼關縣礦山安全生產百日整治活動方案》,并召開專題會議,礦山綜合執法局及各包聯部門與企業法定代表人簽訂了礦區管理責任書。同時,為防止非法生產反彈,潼關建立長效機制,要求各礦山企業要組織專職的護礦隊伍,由1名副職領導專門負責此項工作,對所轄礦區進行守護,做到區域內無違法非法生產現象,區域內無閑雜人員撿礦、偷礦等現象。礦山綜合執法局、包聯部門、職能部門、鄉鎮等長期督促檢查。
在鄉鎮部門聯動的猛烈攻勢下,7月來,全縣共徹底摧毀“三小”(小球磨、小氰化池、小混汞碾)提金1508臺處,封堵坑口575眼,360名非法務工人員、11名非法生產人員被遣散和公開處理,非法開采蔓延勢頭得到遏制,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2011年開展的礦山整治是規模最大也是最徹底的一次。參與封堵的人員為了封堵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廢棄井口,大家都是肩扛手提,把水泥沙子弄到坑口,一個一個封堵起來。9月6日,在潼關縣安樂鄉西桐峪村,潼關縣檢察院副檢察長蘆繼文說。
加強組織領導 營造輿論氛圍
7月以來,潼關縣已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何樹茂為第一組長、縣長王青峰為組長、縣委各常委帶隊包聯、四大班子領導共同參與的礦山安全生產百日整治活動領導小組,全面加強對礦山安全百日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由公檢法和各涉礦管理部門分片包聯一條峪道,負責做好責任區域的非法和廢棄坑口摸底排查、封堵關閉、現場清理工作,包聯峪道內礦業活動情況的巡查、督辦和監管,以及停產坑口的監督管理工作。組建潼關縣礦山綜合執法局(大隊),隸屬縣政府直接領導,正科級建制,從國土、公安、整頓、黃金、安監、環保6個單位抽調60名干部,配發6臺專用車輛,對礦區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打擊、取締違法生產,整治礦業秩序。向11家黃金礦山企業派駐了11名駐礦安監員,他們已經成為整治非法采礦的“尖刀”和“拳頭”。
借助宣傳力量整治非法開采仍然是此次專項行動的一大亮點。各地懸掛橫幅,在各峪道口制作大型安全警示牌,發送安全教育短信,印發宣傳單,出動宣傳車輛,刷寫警示性標語。同時,潼關縣電視臺開辟專題節目,及時通報各峪道非法廢棄坑口封堵工作和各鄉鎮“三小”提金取締工作進展情況。
依靠群眾支持是全縣各包聯部門和各鄉鎮整治非法采礦的常用手法,并與舉報獎勵緊密結合,共查實群眾舉報線索26條。
上下協同作戰 避免死灰復燃
在陜西省環保廳的高度重視下,各級環保機關協同作戰,廣大人民群眾竭力支持,整治非法采礦工作已經形成良好氛圍,桐峪、太要、安樂等鄉鎮對轄區內的混汞碾、小浮選、氰化池、非法堆浸、非法選廠等非法提金行為進行了徹底清理。按照斷電斷水,不見混汞碾、不見氰化池、不見礦石、不見礦渣,恢復地表地貌的標準,共拆除混汞碾1245臺,拆除小浮選75臺,搗毀氰化池114個,搗毀非法堆浸58處,清理非法選鎢、選鐵點16家。
西桐峪村的黨支部書記付來保說,附近的坑口都是外地人在偷偷地挖,以前整頓時這些人就跑了,整頓完又回來繼續挖,村上根本就不敢管,也管不住。這次整頓比較徹底,坑口封了,民工攆了,礦主跑了,沒人敢挖了。渭南市市長徐新榮到潼關指導礦山行業安全生產及礦業經濟發展工作,查看了現場,聽取了匯報后,對潼關的整治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全力支持潼關的行動。
經過30多年的開采,潼關黃金資源淺表層礦藏和已探明儲量快速下降,盡管潼關縣的黃金企業由前兩年的50多家整合到目前的14家,但是仍然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要求。
為了避免非法采礦死灰復燃,必須做好預防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強日常監督。8月10日~11日,陜西省安監局、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有關人員組成的省非煤礦山專項整治活動督察組,肯定了潼關縣推進資源整合、實施專項整治的行動和成果,要求潼關縣保持持續高壓態勢,做好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全力推進黃金資源和企業整合,發動廣大群眾自覺參與打擊非法生產,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或資源枯竭的礦山一律予以注銷關閉。據了解,下一步為了防止“三小”提金反彈,潼關縣要求,對連續兩次發現有“三小”提金行為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就地免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