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動力煤進口175萬噸,同比下降59.6%;今年累計進口890萬噸,同比下降55.7%。
4月份煉焦煤進口319萬噸,同比下降19.6%;今年累計進口1368萬噸,同比下降7.8%。
4月份無煙煤進口376萬噸,同比增加54.1%;今年累計進口927萬噸,同比增加9.9%。
自2月份煤炭進口量創下676萬噸的低點以來,我國煤炭進口量已連續兩個月環比回升,并重新站上1000萬噸水平之上。自2010年四季度以來,由于受需求上升、澳大利亞洪災、澳元匯率等因素的影響,國際煤價連續上漲,至2011年1月中旬,紐卡斯爾動力煤價格最高136.3美元/噸,漲幅43%。在此背景下,國內煤炭進口受挫,出現斷崖式下跌,大量進口需求轉向內部需求。隨著國際煤價的連續回調,國內外差價正在連續收窄,進口量開始回升。
從總量角度判斷,雖然一季度進口量出現明顯下滑,但實際上是把減少的這一部分進口量提前轉移至國內需求,導致國內庫存下滑。因此從供需總量和國內外價格趨勢的角度看,未來數月我國煤炭進口量將反彈并維持高位從結構判斷:對于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焦煤和無煙煤來說,由于上中下游之間傳導機制相對順暢,進口量影響也相對較小,另外,優質焦煤和無煙煤作為稀缺煤種,國內增量有限,對外進口需求剛性較強。而對于動力煤則不同,煤電價格矛盾在煤炭進口的高彈性上體現尤為明顯——計劃電價在高漲的國際煤價面前,電廠積極性明顯降低。
根據最新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值指數,國內動力煤連續九周上漲,漲幅已達7.8%。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為827元/噸,到廣州海運費65元/噸。目前紐卡斯爾最新動力煤指數報價118.74美元/噸,海運費價格18美元/噸,到廣州港的價格為960元/噸。因此,國內外價差繼續縮小。
在我們原有的分析框架下面——亞太地區的供需、核電安全等因素將推動國際煤價中長期趨勢向上;國內資源整合、保障房建設以及鐵路運輸瓶頸將有效支撐煤炭行業景氣。因此,我們依然看好行業中長期的基本面。
對于中短期煤價維持原來的觀點,我們擔心的不是煤價不能上漲,而是煤價上漲過快打擊下游需求的積極性,還有帶來更多的調控和緊縮預期。但只要宏觀經濟不出現大的波動,煤炭需求剛性和產業鏈中的強勢定價權,決定了下游需求預期的變化更多層面反映到煤炭估值預期變化,而不是業績的顯著下滑。
另外,目前出現的電荒現象再一次反映了:不管是什么煤種,煤炭的資源價值屬性正在加強。截止2011年5月10,全國電廠庫存量為15天;1~4月份全國火電廠平均利用小時數1734,僅比去年同期上升18小時。
從這個角度看,大面積的電荒現象并非簡單是缺煤引起的,而是煤電價格體系、各產業鏈利益集團的博弈等深層次矛盾。然而,大面積電荒對宏觀經濟會有負面影響。
因此,目前在下游新訂單出現下滑跡象,政策進入“觀察期”的情形下,綜合上述分析,我們維持周報中的觀點:對短期市場持中性態度,看好行業中長期基本面。
建議關注:中國神華(601088)、西山煤電(000983)、平莊能源(000780)、開灤股份(600997)、冀中能源(000937)、潞安環能(601699)、國投新集(601918)、鄭州煤電(600121)等。
對于眾多煤炭集團資產證券化問題,我們仍在持續跟蹤,可參考我們前期發布的報告《信達轉型VS煤炭資產證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