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力煤價格在持續上漲九周之后,首度出現回調。 12月1日公布的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為794元/噸,環比上期小幅下調了2元/噸。
 數位受訪人士判斷,這一輪煤價的瘋漲應該已至尾聲,價格回調背后有供求趨平衡的市場作用,也有政府嚴控物價上漲的有形之手在推動。
 有受訪分析人士指,就在11月末,國家發改委在一場非例行的部分省市煤炭生產工作座談會上,針對煤價上漲過快,再度提醒產煤大省和大型產煤央企要自律,不得限制煤炭出省,穩定市場價格。“看得到的是,近期中煤集團、神華集團對電煤月度掛牌價的調整更趨謹慎。”該人士說。
 某省負責煤炭協調的官員也分析,在中央下重手嚴控物價的大背景下,產煤大省、央企們“習慣性”的年末限產應該會有所節制,“會議之后,對限產顧慮打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煤炭貿易商們等中間環節的心理預期”。
 有形之手
 發改委推動運行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在10月運行之初,便恰逢煤價瘋漲。指數選取的參照煤種5500大卡的市場動力煤綜合平均價從9月末的720元/噸左右,大幅上漲至11月末的最高位796元/噸,漲幅超過10%。
 該指數的分析專家之一的李學剛說,通過對環渤海6個港口交易價格的采集結果看,沿海地區動力煤的供求關系改善明顯,雖然各個品種的交易價格仍然漲跌互見,但是下降成為主流。“黃驊港市場動力煤交易價格的降幅最大,曹妃甸港次之。”他說。
 李學剛認為,動力煤上漲動力已經迅速衰竭,本周指數的回調可能意味著這一輪動力煤的價格上漲已經結束,雖然這次價格回調的幅度并不大。
 前述某省負責煤炭協調的官員提示,煤價下跌之前,政府已經數次警示煤價上漲過快。
 11月末,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穩定物價的16條措施,其中第五條就明確要求要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確保春季能源供應,主產區政府不得干預煤炭外運,煤電雙方要銜接好2011年度電煤供需合同,煤炭行業要加強自律,保持價格穩定。
 大原則確定之前,發改委已經數次表明穩定煤價的意圖。發改委價格司11月曾在一場座談會上對煤炭企業口頭警告,11月末的部分省市煤炭工作會議上又再度提及上述問題。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煤炭分析師李廷說,11月末的部分省市煤炭工作座談會并非常規的例行會議,選擇在這一時間點召開,主要考慮到前段時間煤價的大幅上漲,電力企業成本壓力加大亦要求上調電價減壓,“發改委實則面臨兩難選擇。”
 李廷分析,會議無非期望達成三個目的,要求產區和大型央企穩定煤炭生產,平衡好安全生產和穩定供應的關系;要求產區和大型央企承擔起穩定價格的重任;避免在即將開始的年度合同煤定價中大幅調高價格。
 “在市場脆弱之時,中煤集團、神華集團這樣的大型央企保持報價的穩定,對于穩定市場預期非常有用。”他說。
 不過前述某省煤炭協調官員則認為,中煤、神華兩家央企僅僅控制著5億作用的煤炭產銷量,相對30多億的全國產量,央企對價格的實際控制力相對有限,“不過,穩定產量的預期,可能會影響到貿易商和終端的心理預期。”
 考慮到全年生產任務已經完成,每年年末大型煤企和產煤大省一般都會習慣性限產。不過,在今年政府數次發文穩物價的背景下,年末限產的幅度和范圍可能會有所節制。
 上述官員分析,雖然近日有消息說發改委價格司要求重點合同煤不得以任何形式加價,但煤電雙方的實際談判議價過程,政府難以干預,“估計年度合同煤價格的漲幅會有所節制,應該能控制在5%左右。”
 供求平穩
 受訪分析人士都指出,煤價回調雖然與政府近期的系列行政調控有關系,但煤價自身也有回調動力。前述官員指,實際的供求并不支撐煤價10、11月份煤價的這一輪暴漲,“市場實際并不缺煤。”
 太原鐵路局負責電煤貨源組織的一位人士12月2日也表示,市場確實在8月之后開始有了明顯好轉,貨源很充足,“截至目前大同附近還沒有看到車貨協調不了的情況。”他接觸到的情況是,金融危機爆發后退出市場的一些貿易商們近兩個月再度入市,“由于缺乏暢通的合作,這部分人找煤比較辛苦,一直在行業內的貿易商們買煤都沒有問題,只是看當前價格能否接受。”
 曾經在中煤集團任職的北京長貿咨詢公司總經理黃騰估計全年的原煤產量大約32.48億噸左右,加上進口煤,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更重要的是,今年進口的1億多噸煤實際為國內煤騰挪出1億噸的運輸能力,黃騰說,這對仍然受著運輸瓶頸制約的中國煤炭市場影響不小。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近日更對新華社表示,受煤炭供應能力繼續保持增加,進口量居高不下及運輸瓶頸制約減弱等因素影響,今年后兩個月和明年中國煤炭市場總體上仍將保持供求平衡、相對寬松、結構性過剩與緊張并存的態勢,但過剩問題將更突出。(記者:宋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