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度因油價急跌而跑輸上證綜指10余個百分點的煤炭板塊,在價格攀升和供給減少等多重利好的助推下,以反超上證綜指近三成的“戰績”重新回歸投資各方的視野。然而,就在市場的熱情已充分調動之際,“限價”的傳聞卻給這一板塊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日前,國家發改委要求煤炭行業加強行業自律,穩定市場價格和預期,嚴格履行合同,不得限制煤炭出省,努力保障煤炭穩定供應。政策的方向性調整迅速傳至相關板塊。11月22日,相對于強勢崛起的有色金屬板塊,煤炭板塊的回升意愿比較弱,全天都在紅綠之間徘徊,最終以窄幅收跌。
 煤炭板塊的上行態勢是否就此終結?限價的言論又能否成真?對此,記者采訪了相關市場分析人士。
 進入10月份,煤炭價格的上漲幅度已經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根據中國煤炭價格網提供的數據顯示,兩個月來,山西動力煤坑口價每噸分別上漲10-20元不等,漲幅普遍在2%-4%左右;秦皇島港各煤種最低平倉價每噸分別上漲20-35元不等,漲幅均在4%左右,目前5500大卡的大同優混煤秦皇島價格已達到775元/噸;廣州港5500大卡優混煤和5000大卡大混煤價格每噸分別上漲50元和80元,漲幅分別為6.2%和11.4%。
 據了解,為了保障冬季電煤和取暖用煤正常供應,各地紛紛加大儲煤力度,煤價在冬季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原本屬于正常現象。但面對如此之大的漲價幅度,單單用“季節性上漲”幾個字已經難以解釋得通。
 “除了正常的季節性用煤高峰來臨之外,‘千年極寒說’起到誤導公眾的作用,相關煤炭生產企業和用煤企業錯誤估計了未來的天氣形勢,從而造成煤炭市場行業陷入暫時的混亂。”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告訴記者。早在10月初,國內部分地區的氣溫驟降,聯想到2008年的冰凍災害天氣,一些人便放言說“今冬將特別寒冷”。群眾的恐慌心理就此產生,煤炭價格也隨之飆升,加上部分中間商的“囤煤惜售”,更進一步推動了煤炭價格的走俏態勢。
 煤價的上漲在二級市場上有著充分的體現。數據顯示,從7月至11月,煤炭板塊的漲幅高達46%,是同期上證綜指漲幅的近三倍,而國慶節后的這輪行情,煤炭率先啟動的示范作用功不可沒。然而,就在市場將目光重新聚集在煤炭板塊時,“限價”傳聞接踵而至,煤炭板塊的走勢面臨“向左走向右走”的選擇。
 國泰君安在最新發布的策略報告中表示,由于煤炭行業的集中度偏低,且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或實行變通措施,所以限價的效果可能難以實現。該研究人員表示,回顧2008年中期,發改委也曾出臺過臨時價格干預措施,要求全國煤炭生產企業供發電用煤的出礦價均以2008年6月19日實際結算價格為最高限價,但由于行業集中度低,限價措施難以實施,秦皇島煤價仍然持續上漲,直到11月才回到限價時的價格水平;政策可限的對象只能是國有重點企業,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市場化企業則有不少變通的措施,比如降低合同比例甚至違約等;煤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主要影響因素是供需,而在目前供需偏緊而價格攀升的情況下限價,必然會打消煤炭企業的生產積極性,造成供給的進一步緊張乃至黑市與尋租。
 按照上述說法,煤價上漲的障礙儼然已經成為“紙老虎”,而更有多位市場人士表示,在多重因素的推動下,明年煤價的上漲預期更強烈。根據廣發證券煤炭行業首席分析師陳亮的判斷,2011年煤價漲幅有望達到15%以上,其中動力煤10%-12%,煉焦煤15%-20%。
 海通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韓振國表示,其一,大秦鐵路已然滿負荷運作,且明年運力增幅將明顯放緩,受到限制的供給無疑對煤價有刺激作用;其二,一方面節能減排對產能有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社會需求維持在一定水平,一增一減之下,煤炭價格也有望受到提振。
 渤海證券也表示長期看好我國的煤炭行業,理由是除去煤炭屬于主要能源且具不可再生的特性外,煤炭價格若長期呈現趨勢性下跌也不符合國家政策,不利于我國節能減排和國家能源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10日閉幕的全國煤炭工作會議上,國家規劃了煤炭工業“十二五”發展目標。國金證券研究所的分析人士認為,“十二五”期間煤炭產業政策將主要圍繞兩條主線——總量控制與煤炭集中度提高。前者主要通過設置產量天花板、加強大型礦井審批力度實現;后者主要通過加快煤炭基地建設完成。根據預測,伴隨著行業政策層面對供給方的強力改革,中國未來的煤炭供給格局將轉化為寡頭壟斷的形式,煤炭價格有望復制美國煤炭價格的走勢——易漲而難跌。
 不過,韓振國也提醒說,要警惕宏觀政策緊縮——“煤炭需求增長和煤價上漲與充裕的流動性相關聯,若進入加息的政策緊縮期,需求的支撐作用將會減弱。”(作者: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