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日報訊:自去年7月27日百余名西山煤電人正式入駐呂梁四礦以來,全省各大整合主體競相接管進駐整合煤礦,做到了機構、人員、資金等快速到位。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重組整合煤礦企業正式協議簽訂率99.5%,主體接管到位率98%,煤礦企業名稱預核準90%,采礦許可證變更率95%以上,主體企業對被整合煤礦的資金補償到位率68%。  2009年以來,全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總體推進快速、有序,主體礦井協議簽訂、主體到位、人員進駐等工作進展順利。一是機構配置快速到位。所有整合保留的主體煤礦,均健全完善了相關管理科室。不少煤礦還從自身實際出發,按照相關規程,增設技改基建副礦長及相對應部門。二是人員進駐快速到位。新組建的煤炭主體企業中,均按省有關規定和要求,配齊了“六長”及生產、通風、機電、安全等各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三是資金快速到位。各整合主體制訂專門計劃,安排補償資金,有序投入,梯次推進。
 主體到位后,各煤礦的復工復產、改造建設、礦井關閉等工作已全面展開。同時,各整合主體積極推進理念輸入、建章立制、規范管理等工作,提高礦工思想認識,規范生產行為。目前,同樣的工作,在全省各整合煤礦高效有序地進行著。
 礦井建設 72處整合礦開工  一個各個系統很不完善、年產僅15萬噸的民營小煤礦,近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潞安集團潞寧公司接手孟家窯煤礦后,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對生產、通風、提升等各個系統進行了技術改造,回采率將由原來的15%提升到60%,兩年內這個礦就會變成一個大型的現代化礦井。目前,全省重組整合改造建設礦井達583處,已開工建設72處。
 今年以來,各地煤礦的復工復產、改造建設工作已全面展開。各地、各企業在實現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分解責任、嚴格考核,強化落實,在保證合法生產、合法建設的基礎上,快速高效推進礦井現代化建設。截至今年6月底,大同市的整合煤礦中,已有8座煤礦批準生產,1座煤礦批準基本建設,其他煤礦正在按要求進行編制當中。其他各市的建設工作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各整合主體企業在主體到位后,立即圍繞重大事故預防、核心工藝改進、九大系統完善等重點,全面推進,加快現代化礦井建設步伐。8月22日,潞安集團一緣煤業公司總經理苗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潞安集團整合鳳臺一緣煤礦以來,在“合”字上下工夫,充分發揮優勢,制訂專項計劃,加快推進整合礦井現代化建設。“我們礦井的瓦斯監控系統、人員定位系統和產量進尺監控系統,都已經和集團公司實現了聯網。”
 目前,全省各重組改造煤礦建設步伐較快,礦井核心工藝、供電雙回路改造、監測監控聯網等工作均有序、高效、安全推進,為將整合礦井建成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信息化的現代化礦井奠定堅實基礎。
 安全生產 百萬噸死亡率同比降近40%  全省保留礦井全部按照安全質量標準化進行建設,礦井機械化、信息化水平均得到大幅度提升——煤炭資源整合以來,山西省煤炭行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煤礦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均大幅下降,本質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今年1月至7月,全省安全生產形勢在2009年明顯好轉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穩定好轉的態勢,煤炭百萬噸死亡率為0.2568,同比下降了39.89%,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今年以來,山西省多措并舉鞏固和擴大資源整合的階段性成果,進一步強化、深化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全力促使安全生產形勢由明顯好轉向根本好轉轉變。各地各整合主體企業突出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監督和嚴防監管漏洞等重點環節,全面加快推進安全生產步伐;強化包保責任制,嚴格煤礦安全監管檢查工作;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加強煤礦安全基礎管理,確保安全生產。
 全省安全發展的成效不斷顯現。2009年,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煤炭產量逐月逐季增長,經濟效益穩定。四季度煤炭產量月均達到6103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全行業完成銷售收入3766億元,同比增加266億元。今年1月至7月,全省原煤產量累計完成39719萬噸,同比增加7649萬噸,增幅23.85%。
 與此同時,全省煤礦安全生產繼續保持總體平穩、趨穩向好態勢。2009年,煤炭行業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了39.32%、26.55%,全省煤炭百萬噸死亡率為0.328,同比下降22.39%,比全國的0.923低0.595。今年1月至7月,全省煤炭行業事故在去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礎上繼續穩定下降,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8.11%和25.55%。
 關閉礦井 804座被淘汰  主副井提升運煤系統的動力設備已拆除,火工品全部上繳,動力供電已停止,從業人員全部被遣散……8月下旬,記者在一些被關閉礦采訪時看到,曾經川流不息、人聲鼎沸的礦區,如今已是人去樓空、四周寂寥。據了解,2009年,全省共關閉礦井489處,2010年已關閉315處;截至今年7月,全省已有804座不符合條件的礦井被關閉、關死,“多、小、散、低”的產業格局正發生著根本轉變。
 資源整合前,全省2840座煤礦中,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占70%以上,其中15萬噸以下的小礦占59.08%,各類礦井平均單井規模只有33萬噸,明顯偏小;大集團大公司占全省煤炭產量的比重不到50%,產業集中度偏低;大多數小煤礦采用落后的炮采方式,全省采煤綜合機械化程度僅24.8%。
 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啟動以來,按照有關規劃方案,各地大力取締非法煤礦、淘汰落后礦井,鎖定目標是:礦井個數由2598處減少到1053處,壓減比例60%,30萬噸/年以下的礦井全部淘汰,保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其中,對列入“十關閉”的礦井,2009年底關閉到位;對明確為2010年底關閉的礦井,達不到重組整合過渡期間生產條件的,及時實施關閉,對符合生產條件的2010年底前關閉到位。
 全省各市、各整合主體企業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全力推進,關閉礦井工作進展順利。長治市列入“十關閉”的105座礦井和2009年底整合關閉的10座礦井,已于2009年年底全部關閉。對列入2010年底整合關閉的67座煤礦,目前已關閉5座,其余正按期實施關閉。目前,陽煤集團10個政策性“十關閉”礦井已關閉,到今年年底,其余的36個非主體礦井將按照有關方案陸續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