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意社8月23日訊 近期,山西晉城市公布了“十二五”發展目標,提出“十二五”期間,晉城市將繼續圍繞建設全國重要的煤化工基地這一目標,立足現有的煤化工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從化肥向甲醇、烯烴及其下游產品延伸,由生產大宗原料向生產精細化工轉變。工作重點轉向發展以醇醚燃料為主的碳一化工,形成煤肥電和醇醚烴及精細化工并舉的產業鏈條,形成以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為主的新型煤化工產業集群。
 這同以前的發展目標有著明顯的差異,由于晉城市塊煤優勢巨大,過去晉城市把發展尿素行業列為第一目標,而現在雖然還是發展煤化工,但工作重點已轉向“發展以醇醚燃料為主的碳一化工”,尿素行業已不再列為新發展的重點。
 
 從具體發展目標也可明顯看出這一點。晉城市提出的“十一五目標”為:到“十一五”末,煤化工主要產品年產量尿素為600萬噸、燃料甲醇100萬噸、二甲醚100萬噸、丙烯60萬噸、合成油100萬噸、有機硅單體10萬噸、發酵酒精35萬噸。
 
 而現在提出的“十二五目標”為:通過深度轉化,到2015年,晉城市將力爭主要煤化工產品年產能達到600萬噸高濃度氮肥、300萬噸甲醇、100萬噸二甲醚、60—120萬噸烯烴、50萬噸煤制油。到2020年,要繼續穩定煤制化肥生產,提高配肥、混肥、專用肥比重,積極發展新型化肥產品。
 
 兩者對比可以看出,尿素產量目標一樣,都是600萬噸,甲醇產量目標大幅提高,由100萬噸增加到了300萬噸,明顯可以看出發展的重點是醇醚而不再是尿素。
 
 晉城生產尿素優勢大
 
 晉城市是我國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全市一半以上面積含煤,該地無煙煤素有“白煤、香煤、蘭花炭”之稱,總儲量808億噸,占全國優質無煙煤儲量的1/4,全國50%的化肥企業依靠晉城供煤,晉城每年向全國化肥行業提供優質原料煤2000萬噸左右。?
 
 與其他地方的無煙煤相比,晉城塊煤有一好(熱穩定性好)二大(發熱量大,機械強度大)三低(低硫、低灰、低揮發分)四高(固定碳含量高、化學活性高、灰熔點高、產塊率高)的特點,是生產合成氨的優質原料。特別是晉城市無煙煤的機械強度大,產塊率高達30%,遠高于全國平均16%的水平。
 
 晉城除了具有煤炭優勢外,發展尿素行業還具有以下幾大優勢:一是水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山西是一個嚴重缺水省份,全省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0.35%;人均水資源298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但晉城的水資源相對豐富,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不少。二是有交通之便,晉城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太焦(太原至河南焦作)、侯月(侯馬至河南月山)鐵路縱貫本境,晉焦高速、二廣高速、晉陽高速、207國道、省道與縣道、鄉道交織成網,陸路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有發展重化工產業所必須的交通區位優勢。三是資源豐富,除煤炭外,還有大量的煤層氣。四是大企業多,有晉煤、蘭花、國投這些大企業。
 
 1984年,國務院發文確定晉城為全國化肥原料煤基地。到目前,晉城市化肥產業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始于1984年,國家將晉城確定為全國化肥原料煤基地,為全國各糧食主產區化肥企業提供原料煤,這一時期本地化肥企業規模小、產量低,化肥(折純)產量僅4萬噸左右,占全國總產量的千分之三。
 
 第二階段從1996年開始,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發展以化肥為重點的農用工業,晉城被確定為全國三大氮肥基地之一。此后該市對建設于上世紀70年代的一批小氮肥企業進行了第一次技術改造,企業規模和產量有了一定提高。這一時期,全市化肥產量最高達到15萬噸(折純),占全國總產量的千分之五。
 
 第三個階段為2000年以來,山西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確立了建設晉城200萬噸高濃度氮肥基地的發展思路,晉城新建和改造的化肥企業逐步完成由“低濃度”碳銨向“高濃度”尿素升級,晉城地區的尿素產業進入了大發展時期。該市形成了四大集團(晉煤集團、蘭花集團、天澤集團和中化集團),6家獨立法人化肥生產企業(晉豐化工、蘭花煤化工、蘭花田悅、天澤煤化工、天澤永豐、中化天脊高平化工)、3家非法人化肥生產企業(蘭花陽化、蘭花化肥、蘭花化工,均為蘭花科創所屬)。2007年,晉城化肥企業共生產合成氨204萬噸、尿素282萬噸,實現工業增加值17億元,占晉城市規模工業的8%,在主要工業行業中,排煤炭、電力之后居第三位,成為晉城市的支柱工業產業。2008年合成氨年生產能力240萬噸,尿素產能338萬噸,實際生產尿素364.98萬噸,比2007年增長29.37%,產量約占全國的5%。到2009年底,晉城已形成尿素產能358萬噸,實際產量達453萬噸,比2008年增長24.1%,成為全國重要的尿素生產基地,尿素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7%。
 
 為何不再作為發展重點
 
 應該說,晉城市發展尿素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正像當地人所說的,全國其他的尿素廠家都千里迢迢到我們來買煤生產尿素,為什么我們自己不生產呢?時代在變,市場大環境在變,當時晉城市把尿素作為重點行業發展是完全正確的,現在不再作為發展重點也是正確的。
 
 晉城不再把尿素作為發展重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市場大環境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制訂“十一五”規劃時,我國尿素年產量在4000萬噸(實物量,下同)左右,當時尿素市場處于供需基本平衡狀態。自2005年以后,我國尿素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2005年全國尿素產量是4337萬噸,2006年4845萬噸,2007年躍上了5000萬噸大關,達到了5433萬噸,2008年5770萬噸,2009年躍上了6000萬噸大關,達到了創紀錄的6375萬噸,在短短的5年時間,尿素產量就增加了2038萬噸,增長率高達47%,年平均增長率9.4%,大大超過了需求增長速度。如今尿素市場已處于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狀態,過剩率超過了20%,目前尿素開工率只有73%左右,而以前的開工率一般都在85%以上。在一個產能過剩的行業加大投資,已無必要。
 
 二是效益不高,已有廠家虧損。目前,晉城市已清醒地看到以煤制化肥為主的傳統煤化工的局限性。從盈利水平看,化肥是煤化工產業鏈中附加值較低的產品,1噸煤轉化為尿素可增值3倍,而轉化成甲醇可增值4倍,轉化成醋酸丁酯和二醋酸纖維素則可增值幾十倍。
 
 另外,雖然晉城尿素企業身處煤海,煤炭供應不成問題,但由于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成本大幅增加,部分尿素廠家也出現了虧損。2004年9月份,晉城末煤報價在320元(噸價,下同)左右,洗中塊520—540元左右,而目前已分別漲至700元、950元,價格基本都翻了一番。
 
 今年5月份就傳出消息,中化擬轉讓天脊股權。主要原因是化肥行業產能過剩嚴重、產品價格較低、生產成本較高,近兩年天脊中化高平化工有限公司業績不佳。2009年,天脊中化實現營業收入11.7億元,虧損9546.78萬元。今年3月份,天脊中化實現營業收入3816.43萬元,虧損1379.22萬元。天脊中化于2005年底建成的“40·60”工程項目總投資16.5億元,裝置生產規模為40萬噸合成氨、4萬噸甲醇、60萬噸尿素。
 
 三是節能減排壓力大。今年初,山西省政府公布了2009年全省11個地級市節能降耗完成情況,晉城市是沒有實現節能目標的地市之一。今年一季度,晉城市單位GDP能耗下降7.8%,未實現8.9%的年度目標,加劇了下半年工作的壓力和風險。
 
 為此,晉城市政府不得不作出痛苦決定,從7月1日零時起,對轄區6家高耗能化工企業實施限產限電檢修,這其中大多數都是化肥企業,包括晉煤集團、蘭花集團、天澤集團等。
 
 數據表明,山西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排在全國之末,晉城雖然在山西省水資源占有方面處于中游水平,但總體而言,水資源仍較為匱乏,無力承載更多的尿素生產。據了解,晉城市河水年利用率僅為7%。晉城市地下水年開采量已達1.79億立方米,其中包括采煤排水0.64億立方米。開采地下水量過大,導致晉城地下水位急劇下降。而尿素行業是個耗水量較大的行業,再繼續大力發展,不論是節能減排還是水資源供應都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四是塊煤不愁銷路,對尿素企業依賴性不強。塊煤不僅是生產合成氨的優質原料,還廣泛用于鋼鐵、冶金、建材、電力等多種行業,據悉,晉城煤業集團無煙塊煤占其整個煤炭銷量的30%、銷售收入近40%、利潤近70%,塊煤成為晉煤集團的一個主要利潤來源。
 
 經過綜合考量,晉城市提出在煤化工產業發展上不能局限在化肥上,要以生產焦炭、電石、化肥為主要產品的傳統煤化工轉向以生產替代石油產品為主的現代煤化工,形成農用化工、燃料化工、原材料化工三大產品系列,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
 
 應該說,上述面臨的問題不只晉城才有,對那些有煤炭資源優勢、想大力發展尿素產業的地方來說是個借鑒。
 
 盼望產能產量雙下降
 
 目前我國尿素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這已給尿素市場帶來了嚴重的惡果。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0年1-5月,氮肥行業雖然主營收入接近千億,但利潤總額僅為12億元。在全國467家企業中,虧損企業有276家,虧損額近23億元,全行業利潤率不足1%,65%以上的氮肥產能受到生存威脅。目前尿素行業已進入了近5年來的最困難時期。要改變這種狀況,只有尿素產能產量雙雙下降,實現供需基本平衡,尿素市場才可能出現根本性的好轉。
 
 從目前的情況看,今年5月份我國尿素產量首現下跌,6、7月份產量繼續下跌,這是一個好現象。特別是7月份產量下跌幅度較大,為484.1萬噸,這是2009年3月以來我國尿素月產量首次跌破500萬噸大關,環比下降了9.7%,同比大幅下降了12.1%。1至7月份我國尿素累計產量為3578.5萬噸,同比下降2%。不過,總的來看,目前我國尿素市場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從產能方面看,我國尿素產能已高達7000萬噸左右,而需求量只有5200萬噸左右,產能過剩率超過了30%,但還有些新的尿素裝置仍在興建。為抑制尿素產能的進一步擴展,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日前制定的《氮肥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討論稿提出,到2015年國內氮肥企業數量將減少30%,由394個(按集團統計)減少到250個,并建成20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氮肥企業集團。
 
 應該說,目前嚴峻的尿素市場形勢為淘汰落后產能提供了最好的條件。正如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劉淑蘭所說的“這種持續低迷的行情或許不是件壞事,它將加速尿素產業調整的進程。目前全國環保不過關、平均年耗超過國家限值、連續三年虧損、連續停產一年的尿素產能約為500萬噸。行情的持續低迷將迫使這些企業退出尿素行業,緩解產能過剩局面。”據悉,今年上半年長期停車和破產轉產企業尿素產能超過300萬噸。因市場低迷、天然氣供應等問題,有近200萬噸尿素產能的新建尿素裝置延期投產。
 
 目前從市場上又傳來一個新消息,江西九江石化尿素裝置計劃從三季度開始永久關停,生產線改產其他產品,目前處于半負荷生產狀態,這成為中石化繼鎮海煉化退出化肥行業后的第二個企業,中石化其他尿素裝置也將陸續永久退出尿素市場,中石化提出的目標是2015年之前退出化肥尿素業務。這說明了目前尿素市場之殘酷,另一方面從減少產能的角度說,中石化系統尿素裝置退出市場也是個好事,可以減少300萬噸左右的產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