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探明煤炭儲量位居世界第三,煤炭產量世界第一且占世界煤炭總產量的1/3以上。按現在的開采規模,我國煤炭資源還可開采百年以上。經過持續多年的大規模投資建設,我國煤炭產能也比較富余。理論上說,在我國能源消費中,因長時間煤炭短缺而引發能源安全事件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國煤炭凈輸出地集中在西北省區,煤炭凈輸入地集中在東南省市區,“北煤南運”和“西煤東送”是我國煤炭流向的基本特性;而承擔煤炭長距離運輸的鐵路運力又嚴重不足,并且在短期內難有重大突破。這表明,在我國煤炭消費中,局部地區因流通不暢而導致煤炭短缺的可能性很大,由此引發局部地區能源危機的概率也較大。這意味著,如果在煤炭消費集中地和煤炭流通環節儲備適量的煤炭,可以大大降低能源安全隱患,有效保障地區能源安全。
煤炭主要用于發電,在我國超過總產量一半的煤炭用于發電,而煤電占發電總量的八成。煤電生產的可控制性強,但電力消費的波動性較大。電力消費的波動可分兩類:一是日常具有確定性的波動,主要受日常上班下班的影響;二是隨機發生的不確定的波動,主要受經濟波動和氣候異常兩大因素的影響,還受重大突發事件的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發展和全球氣候變暖的時代,我國經濟的波動性更大而氣候異常的現象更多,電力消費不確定性的波動加劇,能源安全的風險也趨大,也更加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能源安全。我國煤炭產銷地分離的格局長期不變,因鐵路運力不足而導致煤炭鐵路運輸的脆弱性短期難以改變,加之電力消費的不確定的波動性加劇,這一切要求我國加快煤炭儲備體系建設步伐,通過合理的煤炭儲備體系,降低煤炭消費的不確定性,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我國煤炭儲備體系缺失導致煤電經濟運行時常陷入被動局面。就我國煤電行業而言,如果存在有效的煤炭儲備體系,無論是迎峰度夏還是面對突發事件,我國煤電行業都可以主動化解。相反,因煤炭儲備體系缺失,一旦迎峰度夏中確定的不確定性超出了預期,或者發生突發事件,我國煤電業都會陷入被動局面。我國煤電行業近幾年多次陷入的“煤荒”困境正是如此。
其結果:一方面是涉及面過廣,成本過高;另一方面是在解決了局部問題的同時又引發了全局性問題,而全局問題又需要更長時間與更高成本才能解決,讓更多的部門與地區陷入被動的局面。我國至今沒有國家煤炭儲備體系,并不意味著國家就沒必要建立煤炭儲備體系,或者說國人就沒意識到應該建立國家煤炭儲備體系。事實上,早在2003年底,“煤荒”剛出現時就有多位煤炭專家呼吁政府盡快建立起煤炭儲備機制,其后陸續有官員與學者就建立國家戰略煤炭儲備之事發表言論。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之后呼吁建立國家煤炭戰略儲備之聲更多,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于2008年8月底公布的《我國煤炭法規體系架構方案(征求意見稿)》總算明確提出應建立國家戰略煤炭儲備,不過其重點是煤炭戰略資源儲備。
廣義地說,國家煤炭儲備體系應該包括煤炭資源儲備、生產能力儲備和現貨儲備等內容。但從戰略物資儲備概念出發,借鑒石油戰略儲備體系,戰略煤炭儲備體系中的煤炭是指現貨,即開采出來的原煤與精選煤。國家煤炭儲備體系有助于國家能源安全,而國家能源安全的含義有多重,煤炭現貨儲備主要防范因運輸不及時而導致的能源危機,也可以避免因供給不足而出現的“煤荒”格局,還可以減少煤炭市場波動而降低煤炭價格大起大落的風險。
從國家煤炭儲備體系的功能來看,有效的國家煤炭儲備體系除了應急外還可以成為政府部門宏觀調控的有力工具,即把煤炭儲備體系建成煤炭生產與鐵路運輸的“蓄水池”和穩定市場價格的“杠桿”。具體來說,在煤炭消費淡季多儲備,保證煤炭生產和鐵路運輸淡季不淡;在煤炭消費旺季多釋放,減少煤炭生產和鐵路運輸在旺季的壓力。在市場需求急增時釋放庫存,可以避免煤炭價格大漲;在市場需要大幅下滑時增加庫存,可以避免煤炭價格大跌。政府部門通過國家煤炭儲備體系中煤炭數量的增減可以更有效地調控市場,比直接的行政干預方式更好、更快、更準,也更加科學合理。這從國家糧食儲備體系所發揮的功效中也可明白。2008年上半年,世界諸多地方出現糧食價格的大幅波動,而我國糧食市場卻異常平穩,關鍵在于我國現行的糧食儲備體系對國內糧食市場有著強大的震攝作用和調控功能。盡管國家煤炭儲備體系和糧食儲備體系差異很大,但在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功能方面還是較為接近的,能夠成為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手段。
來源:中國經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