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山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近日,山西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兼并重組后形成的煤礦主體企業注冊資本金原則上不得低于2億元,主要負責人必須具有8年以上管理大、中型煤礦的經歷,企業所有主要專業技術人員工程師及以上職稱人數不得少于90人……要求做實做強煤炭主體企業。
去年以來,山西省大力實施了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使全省的礦井數由2600座減少到1053座,辦礦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家,年產30萬噸以下的煤礦被全部淘汰,平均單井規模由年產30萬噸提高到年產100萬噸以上,形成了4個年生產能力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集團、3個年生產能力500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團。
“這是山西將全面提升煤炭工業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水平,使煤炭產業優化升級的進一步舉措。”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廳長王守禎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山西省將多措并舉,努力建成“裝備一流、技術先進、系統可靠、隊伍過硬、管理精細、安全高效”的現代化、機械化、信息化礦井,全面提升煤炭產業整體素質。
具體措施一是用先進工藝裝備改造提升礦井,實現以綜采為主的機械化、規模化開采,大力選用先進一流設備,堅持安全監測監控、產量監控和井下人員管理“三大系統”與主體項目同步建設原則,依托信息技術提高效率和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高起點、高標準改造整合礦井。力爭今年整合改造投產礦井達到2億噸的規模;二是對兼并重組后形成的主體企業要按照《公司法》有關規定,結合煤炭行業特點,做到投資到位、組織機構到位、職責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同股同利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安全管理制度和體系,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做實做強重組整合企業;三是按照機械化、信息化、現代化礦井的要求,大規模開展煤礦全員培訓、管理團隊和關鍵崗位及特種工作人員培訓,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素質。
同時,將充分發揮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后形成的煤炭大企業、大集團的規模優勢,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引導企業大力發展煤焦化、煤變電、煤化工、煤機械和非煤產業,提升煤炭綜合利用水平和就地加工轉化能力,推動企業加快實現自身的多元循環發展。山西將繼續加快推進正在建設中的14個煤炭循環經濟園區項目,今年再開工建設26個,爭取在2012年底建成投產,從而形成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管理集成、效益明顯、良性發展的循環經濟運行格局。
據了解,山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正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效應,今年1月份,原煤產量完成6104萬噸,同比增長82.7%,煤炭外運3800萬噸,同比增長38.8%,均創新高。其中山西焦煤、大同煤礦等省屬五大重點煤炭企業煤炭產量達2578萬噸,同比增長31.7%,實現利稅29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