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石油和化工網訊 1月下旬,蘇北某磷酸鹽企業發生一起黃磷火災事故,整罐黃磷燃盡,數十平方米工作面全部燒毀。據企業內部分析,事故原因是檢修工在有液體磷溢出時處置不當。據記者調查,當事的幾名檢修工從未進行過有關本崗位安全事故演練,事故發生時,他們只能自顧逃命。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鑒于化工生產的特征,化工企業制定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必須切合本企業實際情況,具有實戰性,尤其要突出明細化,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事故發生,并妥善處理突發狀況。
一位黃磷生產專家說,黃磷是屬于高危化學品,如果上述企業能事先讓員工掌握有關安全知識,制定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這場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對于企業易發生事故的關鍵部位,企業的安全應急預案應能將其覆蓋,并讓操作工事先了解防范要領,或者在平時的演練中掌握有關技能。由于化工生產除了具有易燃、易爆、高溫、高壓等特點之外,一般還具有多種物料在罐、釜、管道等封閉容器中進行劇烈化學反應的工藝特點,這就要求化工企業制定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必須具備多樣性和針對性。
然而現實中,一些化工企業現有的安全應急預案并不能與生產實際情況相吻合。比如許多企業都開展過有關滅火的消防安全演練,而縱觀這些企業的消防演練,大多不是設置在生產現場,而是在生產區外的場地,而且演練中的著火物質也與生產實際存在差異,非常缺少實戰性。“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安全演練只是讓員工掌握了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不能真正應對實際發生的火災,這種預案根本沒有任何實際指導意義。”江蘇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科科長莊文棟說。
據了解,正是缺乏切合實際的應急預案,使一些化工企業遭受了巨大財產損失,甚至使員工付出了生命代價。江蘇某氯堿企業一名年輕女工在生產操作時,不慎被氯乙酸母液淋入后背,但當時所有在場人員,包括這位女工都沒有想到將產生什么樣的嚴重后果。事發后,該女工僅用清水簡單地沖洗了一下后背,換了一件工作服后繼續工作。然而第二天,該女工后背開始紅腫,神情陷入恍惚,雖經家人送醫院緊急搶救,但最終未能挽救其生命。后經職業病醫院醫生診斷,該女工系有機氯浸入肌體中毒死亡。
專家指出,該事故又是一個安全應急預案缺乏明細化和針對性的慘痛教訓。許多化工物料都屬于有毒危化品,對人體都具有較強的侵害性,企業應該將所有可能對員工形成傷害的物料進行危害性闡述,讓員工獲得相關認知。這些,是化工企業制定安全應急預案需要解決的緊要問題,更是企業安全管理必須面對的現實。
記者又與一些應急預案做得較好的企業安全負責人進行了溝通。利民化工公司表示,企業安全應急預案應立足崗位特點,一崗一案,切忌雷同。特別要對每個關鍵崗位進行梳理排查,把安全隱患因素置于有效監管之下,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并作為應知應會內容讓崗位操作工熟練掌握。
該公司于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紀念日,舉辦了一場化工企業地震及次生災害應急演練,其中設置了多項具體崗位模擬安全災害事故。例如,一旦地震引發失火,在外部電源中斷情況下,如何快速啟動自備發電設備,抽取儲水池水源進行滅火;模擬了地震造成原料區發生液氨儲罐泄漏,如何做出快速處置;還假設了生產崗位二硫化碳有毒氣體發生泄漏,操作人員如何采取防毒措施逃離等方面的演習內容。
江蘇恒盛化肥有限公司安全環保科周學強科長則認為,化工生產涉及的物料普遍具有易腐蝕、易污染的特性,且生產工藝較為復雜,哪個環節產生疏漏都可能導致事故發生。所以,化工企業要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中規定的事故等級標準,對可能產生事故的關鍵部位、關鍵環節,按照輕重緩急程度,制定針對性強的安全應急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