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報2月22日訊 記者節前采訪全國各大甲醇生產企業負責人及業界市場專家時了解到,隨著春節長假臨近,在下游需求持續疲軟的利空氛圍之下,甲醇市場行情不斷陰跌下行后呈現低位盤整態勢。北方地區下游接貨積極性不高,觀望情緒濃重,市場整體交易清淡,企業出貨艱難,主流價格下跌至2400~2600元(噸價,下同);華東、華南地區買賣雙方陷入僵持,交易心態均較謹慎,交投日趨偏冷,價格重心偏向低端,主流價格下跌至2630~2800元。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春節假期后至一季度末,甲醇后市依舊上攻乏力,今年全年甲醇市場將不容樂觀。
——產能過剩導致供大于求抑制價格上行。2010年全國甲醇產能將超過5000萬噸,達到5100萬噸左右;新增產能超過1800萬噸,較2009年增幅58%。預計2010年國內甲醇供應量依舊維持穩步上揚走勢,預計在1860萬噸,較2009年增幅22.9%。其中進口供應占總體供應的22.6%。然而,按照2009年國內甲醇表觀需求量1512萬噸以及下游需求增長最多增長10%計算,2010年甲醇需求量僅僅不足1700萬噸。我國甲醇產能的嚴重過剩,直接導致了后市難以走出低迷的困境。春節后乃至今年一季度,在國內煤炭、天然氣居高不下的成本壓力和甲醇價格難以上攻的兩面夾擊之下,國內甲醇產能或將延續去年出現的嚴重閑置情形,平均開工率將不到四成。
——國外進口沖擊加劇市場過剩。目前,中東及東南亞主要甲醇裝置運行出現不穩的情況,預計今年一季度我國月均進口量將維持在30萬噸左右。而隨著二季度阿曼100萬噸/年、文萊85萬噸/年等新建裝置的達產,外商對華供應將有可能增多,但考慮到商務部正對部分國家進口甲醇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出現極端大量進口的可能性并不高,預計今年全年總進口量在420萬噸左右水平,較2009年下降18%左右。同時需要指出的是,被調查國家在2009年的進口量占全部進口量55%左右,還有大量進口甲醇不在此次被調查范圍內。由于國際大型企業通常在不同國家都有甲醇裝置,因此他們可以通過全球貨物調配的方式繼續向中國出口甲醇。因此,即便反傾銷被確認成立也不能起到完全控制的效果,國內甲醇市場競爭局面仍可能進一步加劇。
——下游需求窄幅增長難挺市場全面回暖。從近遠期市場來看,首先,占甲醇總需求30%左右的甲醛行業從2008年至今一直保持供大于求的狀態。2009年甲醛產量出現了負增長,預計2010年甲醛需求發展平均增速或將僅僅將維持在4%~5%,這對于甲醇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大利空;其次是近年才起步不久的二甲醚行業,因其本身發展過快,以致于在替代城市燃氣、替代柴油做發動機燃料、純燃燒做車用燃料等的大規模應用尚未開展之前,就已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且當前很難得以根本改變。雖然冰醋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二甲基甲酰胺對甲醇需求會出現不同程度增長,但由于所占比例較小,其對甲醇需求貢獻實屬“杯水車薪”。作為甲醇全新的下游行業甲醇制烯烴還未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起步、M15甲醇汽油國標還不能出臺,這有可能意味著今年國內甲醇市場很難見到希望的曙光。鑒于此,結合當前國內外市場供需現狀,今年一季度,國內甲醇均衡價格將有可能在2550元。
——通脹預期加劇市場嚴峻局面。進入2010年以來,專家警示通脹風險日益加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甲醇市場嚴峻局面將不斷加深,亦或雪上加霜。2009年年末,水電價格上漲已經成為事實,煤炭、天然氣2010年價格持續上漲也已成為業界共識。2010年一季度,預計煤炭到廠成本上漲幅度將平均不少于100元。預計2010年一季度,天然氣制甲醇企業整體成本增幅可能超過15%,煤制甲醇企業成本增幅基本在8%左右。這意味著天然氣制甲醇企業后期將逐漸喪失成本優勢,或將先行面臨行業洗牌的壓力。另一方面,在通脹背景下,甲醇其他原輔材料上漲將成為必然,通脹也將進一步抬高甲醇產品的成本,加大國內甲醇生產企業成本上漲的壓力,企業也將被迫調高市場價格,然而市場需求在不斷萎縮,無疑會帶來甲醇有價無市的惡果。
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形勢,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2010年,甲醇行業作為我國結構性問題產業的典型代表,即便反傾銷成立也只能在短期內緩解國內甲醇市場的競爭壓力。以犧牲短期下游競爭力為代價換取的調整時間通常有限,整個行業還需通過提高技術、降低成本、重組產業、區分銷售等方式從根本上進行調整。我國未來將嚴格控制像甲醇這樣產能過剩的傳統煤化工產品規模,而今后傳統煤化工產品的集約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產業鏈將向下游的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行業發展,以規避市場風險,通過行政和市場等多種手段來解決甲醇行業結構性問題,或將成為甲醇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