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從近于無到成為陽煤集團與煤炭產業并駕齊驅的主導產業,僅用了4年時間
“2005年以前,陽煤集團只有一家生產礦用炸藥的小化工企業,而化工產業目前在集團公司整個產業體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2009年前9個月完成收入73.8億元,占集團公司同期總收入304.5億元的24.3%。”陽煤集團化工產業管理局副局長程彥斌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依據集團發展規劃,未來3—5年內,煤炭化工產能將達到千萬噸以上,銷售規模達到300億元以上,煤化工企業整體上市。”
說到此,程彥斌顯露出了一個職業人的興奮勁。程所在的部門正是陽煤集團為推行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而組建的。2007年以來,陽煤集團明確提出了“強煤強化”發展戰略,集中財力發展煤炭和煤化工產業,從而使煤化工產業在陽煤迅速崛起。
程彥斌表示,陽煤集團的煤化工產業主要依靠自身的資本和原料優勢,以低成本擴大產能,為骨干化工項目建設網羅人才、技術、管理經驗、開發設計和制造能力。
發展煤化工具備資源優勢
陽煤集團董事長助理、宣傳部部長李演珍向本報記者介紹,陽煤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最大的冶金噴吹煤生產基地和無煙煤出口基地,其“陽優”牌無煙煤是生產尿素、甲醇、烯烴等產品的上好原料。“優質的煤炭資源、相對低廉的煤價,具有轉化為煤化工產品競爭優勢的潛力。”
2005年前,陽煤集團的化工產業只有化工廠改制而來的威虎化工公司。2005年4月,陽煤集團投資10.2億元的聚氯乙烯項目一期工程開工;2008年7月,二期工程具備投產條件。氯堿公司年生產能力為年產聚氯乙烯14萬噸、燒堿12萬噸、氯化氫5.5萬噸、液氯3萬噸。
2006年9月,山西省國資委決定將山西三維(000755)華邦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劃撥為陽煤集團全資子公司。三維集團是全國大型高科技化工企業,擁有精良的技術裝備和雄厚的人才實力,這為陽煤集團進一步發展煤化工產業奠定了基礎。
并購化工企業,實現跨省經營
2007年下半年,陽煤集團不斷加快化工產業發展步伐,產業發展戰略逐步調整為“強煤強化”,并于2008年7月成立化工產業管理局和化工研究設計院。
2008年,陽煤集團投資13.9億元并購6家化工企業:2月,以35%的股權相對控股淄博齊魯第一化肥有限公司,重組成立陽煤集團淄博齊魯第一化肥有限公司,年產尿素24萬噸、合成氨14萬噸、甲醇4萬噸;5月,以63.83%的股權控股山西豐喜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組成立山西陽煤豐喜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氨醇年生產能力為160余萬噸,化肥化工產品年實物總量300萬噸以上,是一個集化肥、化工、化機制造于一體的大型煤化工企業集團,是山西省最大的煤化工和化工裝備制造企業;9月,以51%的股份控股河北深州化肥總廠,重組成立陽煤集團深州化肥有限公司,化肥生產能力為年產合成氨15萬噸、甲醇10萬噸;9月,以40%的股權控股青島恒源化工公司,重組成立陽煤集團青島恒源化工有限公司,年產合成氨10萬噸、碳酸氫銨24萬噸、稀硝酸15萬噸、濃硝酸10萬噸;9月,以51%的股權控股煙臺巨力化肥有限公司,重組成立陽煤集團煙臺巨力化肥有限公司,年產尿素18萬噸、合成氨12萬噸、甲醇3萬噸;5月,以4.95%的股權參股河北正元化工集團股份公司,年產合成氨60萬噸、尿素60萬噸、甲醇25萬噸。
“至此,陽煤集團煤化工產業橫跨3省8市,2008年主要化工產品產量增長到400多萬噸,總資產達到165億元,銷售收入完成109.7億元,呈現出快速崛起的勢頭。”程彥斌對記者說。
加快新產能建設,謀求定價權
陽煤集團以三維集團、豐喜化工為龍頭,積極拓寬化工領域,新上煤炭上下游產品項目,生產燒堿、尿素、化肥等產品,構筑上下游循環經濟產業鏈,促進能源資源循環利用,提升煤化工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李演珍介紹,陽煤集團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和人才優勢,按照“縱向一體化戰略,拉長煤化工產業鏈”的發展方向,依托煤焦和能源優勢,圍繞“肥、醇、炔、苯、油、烴”六條發展路線,開展煤化工循環工藝研究,使化工產業形成資源關聯緊密、互補優勢明顯、層次清晰的產業布局和橫向成群、縱向成鏈的煤化工產業集群,推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清潔生產,實現集團煤化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悉,山西昔陽100萬噸電石項目已完成選址,正進行開工準備;山西晉中3萬噸精細化工原料項目已開工;山西和順60萬噸尿素、山西平定60萬噸烯醇、河北60萬噸胺烴、山西臨猗45萬噸尿素項目正穩步推進。
“受金融危機影響,化工產品市場低迷,大批中小化工企業停產、減產,已形成行業重新洗牌態勢,這也是我們提升化工企業的有利時機。陽煤將通過對現有老舊技術設備的改造,提高生產裝備水平,擴大優質產品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以達到擴大市場份額、具有市場定價權的目的。”程彥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