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4天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已經閉幕,這是1994年9月召開十四屆四中全會以來,執政黨再次以中央全會的規格全面研究部署黨建工作的一次重要會議。
以往經濟工作及政策安排一般在年初的全國“兩會”,以及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部署,本次中央全會重點雖集中于黨建,卻又觸及當下經濟現狀和趨勢分析,為中國經濟的“迎春之旅”定下了政策主基調。
四中全會強調,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下滑得到遏制,總體呈現企穩向好勢頭,但回升基礎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經濟發展仍處在保增長關鍵階段。必須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保持經濟政策連續性、穩定性,更加注重結構調整,更加注重自主創新,更加注重節能環保,更加注重城鄉統籌,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概言之,全會把當下的經濟態勢概括為“三個不”,把下階段經濟政策的實施鎖定為“兩個保持”,把保增長突出于“六個更加”。
就在四中全會舉行期間,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相繼調高了對中國經濟年度增長率的預期,雙雙認定“保八”不成問題。這個判斷,7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后國內已提前作出,業界和學界均不持疑義,但國際機構作出上述結論,意義別有不同。
自8月份起,發電量、鐵路、公路、水運、海運總體翻紅;長(珠)三角外來民工集聚地區,再次呈現程度不同的結構性民工荒;東部沿海各外貿大省,月度進出口指標環比增幅繼續擴大;時逢國慶中秋長假,國內中長線游、港臺游、國外游的“旅行倉位”,截至本月中旬已基本被訂空,預示著國內旅游業回暖態勢與實體經濟的趨好互為照映,且前者回暖態勢更快;7月份,因擔心信貸急剎車及“適度寬松貨幣政策”逆向,滬深股市一度劇烈震蕩,但8月份的信貸重新邁上4000億元臺階,向社會發出“保八”的“彈藥”并不短缺,滬深股市重新在震蕩中拾階上攻前行……
仍在四中全會召開期間,財政部宣布調高全年財政增收預期,調高后的全年財政收入有望突破64200億元。也許正因為“有糧才有底氣”,在四中全會召開前,以2020年為最終實現時限的覆蓋8億農民的農村社會養老工程(簡稱“農保”)正式啟程,今年年底前各省(區、市)全面鋪開試點,試點率統一劃定10%硬杠杠。“農保”須財政打底,中央政府承諾,每個農民賬戶,中西部地區每年每人中央財政補貼50元,東部欠發達地區中央財政減半補貼。
不盡如人意的消息也不時呈現。以危害程度計,奧巴馬開打其總統任上中美貿易戰“第一槍”,繼中國輸美輪胎被封殺后,美國商務部又對中國輸美鋼管實施反傾銷初裁,一旦終裁成立,中方出口損失比輪胎更大。諸多地區性進口大國甚至于俄羅斯,都在為貿易制裁中國摩拳擦掌,事態一經蔓延開來,中國恢復外貿增長的努力將受多重抵消和牽制。
考慮到復蘇路上存在“三個不”,更為中國經濟長遠穩定發展計,四季度和明年的“保增長”,產業升級更顯迫切,而民間資本能否在新一輪“升級調整”中被激活,成為衡量經濟趨勢的一個關鍵參考量。若不出意外,國慶長假后,以激活民間資本為政策目標的“擴大民間投資20條新政”將頒布施行。還有,鑒于信貸資金向中小創新型企業投放之“抵押障礙”一時半會兒很難清除,還是在四中全會召開期間,中式納斯達克已悄然開啟,17-18兩日,13家創業型中小企業經證監會“堂審”,最遲在下周晚些時候就能領到正式上市批文;下周一,第三批待上市企業則將接受證監會“堂審”。還有,并非如市場所傳言,滬市主板、深市中小板的IPO“堂審”并未踩“點剎”,下周的“堂審”節率將再次提速。所有這些均說明政策“扶中小”的力度正在持續加碼。
莫道今年秋漸涼,明年春色倍喜人。下周一,胡錦濤主席將赴紐約和匹茲堡出席聯合國系列峰會以及G20集團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外交”與“內政”,正合力營造著中國經濟的未來春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