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化工網】今年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矛盾日趨加劇、出口受阻,使化肥生產企業陷入困境。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下半年國家沒有相關優惠政策出臺,化肥行業將受到很大的損害;許多化肥企業也企盼主管部門出臺一些優惠政策救市,使化肥企業盡快走出困境。但是近日記者從出席由數字商務網等單位主持召開的2009年中國農村市場資本·農業國際高峰論壇暨第六屆中國化肥市場國際論壇的有關主管部門負責人處了解到,今年下半年政府對化肥行業的相關政策基本保持穩定,不會有大的變化。
這位參與起草即將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相關文件的同志在會上首先就目前化肥市場狀況作了如下的表述:
化肥行業經營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已出現了困難的苗頭。直接的導火索從去年4月20日起國家對、磷酸出口實行的高關稅,使化肥企業的生產經營逐漸步入了困難時期。去年七八月份,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處在最后的瘋狂期,各類企業在進行著“擊鼓傳花的游戲。”國內的一些大型磷復肥企業不幸成為這一游戲最后的“接棒者”。據了解磷復肥行業進口了大量的高價硫磺,行業前四大生產企業去年因高價原料和產品庫存就造成賬面上70多億元的潛虧。雖然去年消化了30多億元,今年前五個月又消化了20多億元,但還有20多億元的損虧有待消化。氮肥行業的形勢也不容樂觀。目前尿素的出廠價格已有達到1400元/噸左右,低于生產成本,迫使一些尿素生產企業只得停產。造成目前國內化肥行業處于困境的原因有如下幾點:一是產能的嚴重過剩。由于化肥行業發展的慣性大,產需很難在短期內達到精準的平衡點。中國2007年時國內化肥市場產需基本達到平衡;2008年通過出口也使供求矛盾得到緩解,基本達到平衡。在化肥市場已經出現供大于求的形勢下,今年化肥產量上半年仍有近10%的增幅。二是出口量大幅下降。上半年期間,四五月份基本沒有什么出口,6月份尿素出口量只有1.4萬噸,下降幅度近100%;磷酸二銨出口由于執行淡季出口關稅,數量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匯值卻大幅下降了近70%。因此以出口緩解國內供求矛盾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國家考慮穩定國內市場價格和保護農民種田積極性,仍然會執行現行的關稅政策。從現行政策來看,下半年對化肥的出口按旺季征收高關稅的時間只有1個月,氮肥只有一個半月。三是高價進口硫磺對磷肥企業的影響以及煤炭價格沒有達到預期的下降,造成化肥的生產成本沒有和產品出廠價格同步下降。
關于有的企業對去年因高價原料和產品中庫存給化肥生產企業補貼的要求,這位負責人是這樣答復的:考慮到其他一些行業目前所處的環境較之化肥行業更困難,所以對化肥行業增加補貼的做法是不現實的。另外對化肥行業補貼與WTO相關規則相悖。但是他強調,國家可以通過支持企業的技術進步,淘汰落后產能,來幫助企業渡過當前所遇到的困難的做法是可行的,以前也有先例。國家曾在有關政策上支持26家化肥企業,多達600萬噸的氮肥產能、近200萬噸的磷肥產能對原料路線的改造。至于能否出臺“化肥下鄉”政策,擴大市場銷售的問題,主管部門認為,由于“化肥下鄉”涉及范圍比較分散,鑒于“家電下鄉”和“汽車下鄉”目前執行的現狀,可操作性的難度較大,經研究,暫不作考慮。關于化肥的儲備政策,目前執行的淡季商業儲備政策是國家通過貼息貸款對企業化肥儲備進行的一項鼓勵性政策,今年仍堅持以往的做法。今年已搞了100萬噸磷酸二銨的商業儲備。下一年度的淡儲工作將在9月底或10月初開始招標。業內部分意見認為,商業淡儲主要是企業的商業行為,不能完全指望它達到國家預期的調控效果,有必要搞國家儲備,才能提高政府的調控力度,達到平抑化肥價格的目的。
與此同時,國家儲備也是以反向操作,起到烘托市價的作用。主管部門考慮,國家儲備是一項新的政策,會對行業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決定是否搞國家儲備會很慎重。這位負責人也介紹說,對國家儲備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為國家儲備在化肥資源相對緊張時才有意義,目前市場形勢是供大于求,前題已不存在;另外搞國家儲備將會影響到地方和私營企業化肥儲備的積極性,對他們產生擠出效應;再有搞國家儲備,決策比較慢,管理成本相對比較高,效益慢,不如由市場操作效率高。記者認為,實施國家儲備,目前的條件尚不成熟,近期內暫不可能實施。
這位負責同志還介紹了制定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相關政策的主要內容。去年1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保障化肥生產供應,促進化肥行業改革和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涉及到化肥流通體制改革問題。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意義在于放開對化肥經營渠道的限制,允許不同所有制和各類企業性質的經營主體在達到一個基本條件后進入化肥流通領域從事化肥經營。這一改革能為化肥經營主體在融資、發展過程中擺脫許多束縛,對促進行業形成自我發展機制具有很深遠的意義。談及建立進入流通領域所設置的門檻時,文件主要是確定了一個基本注冊資金。因為這是一個全國性的標準,要考慮到大多數經營者的實際情況,所以門檻不能設置太高,但對不同的經營范圍設立了不同的標準。另外文件中對企業的經營行為作了一些規定。包括建立索證、索票以及索賠制度,經營記錄要保持一定的年限等內容,目的是規范經營主體的經營行為,維護農民消費者的利益。另外還對促進企業發展、企業重組都有原則性的提法。
關于化肥市場的監管,這位負責同志也表達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認為目前化肥市場上的假冒偽劣商品侵害廣大消費者利益的事件還時有發生,而重復管理多頭管理是造成化肥市場管理混亂的主要原因。在制定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相關政策時,有的部門堅持把化肥登記管理辦法寫進文件中,這引起行業內部的廣泛爭議。這位負責同志認為,一、管理辦法是對化肥市場重復管理的表現。目前化肥生產有質檢部門、流通有工商部門管理,再無新添管理部門的必要。二、已被長年應用實踐證明是一個安全的肥料,不會對食品安全和人、畜健康造成任何危害,更無必要因某一種原料的增或減而重新進行登記。三是管理辦法缺乏法規依據,與農業法的有關規定相悖。會上對于登記辦法是否會寫進文件的提問,這位負責人的答復是將由國務院主管部門研究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