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能源消費總量增速減慢,慢于GDP增速8個百分點
 2008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為14663.89萬噸標準煤(等價值,下同),同比增長0.30%,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38.73億元,同比增長8.3%,能耗增速比GDP增速低8個百分點,全省萬元GDP能耗2.55噸標準煤,同比下降7.39%,超額完成2008年度節能目標任務,降幅較上年提高2.87個百分點,降速進一步加快。萬元GDP能耗絕對量在全國保持上年水平,繼續排第27位(未包括西藏),但降幅快于全國平均水平(4.59%)61%,位列全國各省市區第一。“十一五”前三年全省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3.32%,完成“十一五”節能總目標(22%)的57.50%。
 
 (二)規模以上工業單耗、單位GDP電耗降速較快
 
 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量為12920萬噸標準煤(當量值),同比下降3.43%,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4.88噸標煤,同比下降9.33%,降幅高于上年1.64個百分點。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涵蓋的37個大類行業中,31個行業的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下降面達83.78%。
 
 全年累計消費電力1314.33億千瓦小時,同比下降2.56%,比上年電力增速22.88%回落25.44個百分點。萬元GDP電耗為2288.86千瓦小時,同比下降達10.03%,為近三年來之最。
 
 (三)全省區域節能成績不俗
 
 2008年我省區域節能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11個市全部完成節能降耗年度目標任務,7個市降幅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從分市萬元GDP能耗同比降幅由高到低排序情況看:大同市最高,同比下降9.36%,忻州市次之,同比下降9.25%,太原市下降8.93%,長治市下降8.87%,晉中市下降8.47%,運城市下降8.38%,朔州市下降7.92%,陽泉市下降7.21%,呂梁市下降7.17%,臨汾市下降6.29%,晉城市下降5.63%;各市降幅分別較上年增加3.55、3.83、2.91、2.88、1.98、3.95、1.53、2.69、2.66、1.81和-0.83個百分點。
 
 從各市與全省平均水平比較看,大同、忻州、太原、長治、晉中、運城和朔州7個市降幅分別超過全省平均水平1.97、1.86、1.54、1.48、1.08、0.99和0.53個百分點。其余4市陽泉、呂梁、臨汾、晉城降幅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18、0.22、1.1和1.76個百分點。
 
 從各市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進度看,完成進度60%以上的有:晉中60.52%,忻州60.61%,呂梁65.58%,大同60.42%;完成進度在50%—60%之間的有:長治59.8%,朔州53.04%,陽泉51.19%,太原51.04%。
 
 二、節能成效特點分析
 
 (一)產業結構趨向優化,結構節能初見成效
 
 結構節能又稱間接節能,是指通過合理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節約使用各種能源物資而達到節約效果。結構節能既可描述因三個產業的比重調整、結構優化造成的節能效果,也可反映由產業領域,如工業內部,費能型工業和省能型工業調整變動形成的節能效果。2008年我省產業結構趨向優化,結構節能初見成效,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三產比重首次提高,產業結構節能效果初顯
 
 2008年,全省在努力調整高耗能產業結構的同時,大力發展服務業,同時二產也受經濟受危機影響發展放緩、二產增速明顯回落。全年服務業保持了穩定較快增長,為全省經濟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年第三產業增速達10.6%,分別比一產、二產增速快了8.1和3.2個百分點。按可比價格計算,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6.3%,比重比上年提升0.8個百分點。低能耗產業逐步壯大,推動GDP能耗內部結構的優化,使“十一五”期間首次實現由產業升級帶動的結構節能。
 
 2、高耗能行業發展受控,有效促進工業節能降耗
 
 進入“十一五”第三年,我省繼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大關停淘汰落后產能力度, 全省高耗能行業得到了有效控制。2008年,全省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產能 1298萬噸;焦炭行業關停淘汰落后產能1539萬噸;電力行業關停小火電機組58.8萬千瓦;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580萬噸;鐵合金行業淘汰落后產能8.86萬噸;電石行業淘汰落后產能49.1萬噸。
 
 在大力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作用下,我省高耗能行業突破因行業企業停產限產造成空耗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制約,除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外,其它行業的萬元增加值能耗均同比下降,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1.42%,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下降16.42%,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4.7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15.08%,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4.59%。
 
 2008年,上述六大高耗能行業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46.6%,比上年下降6.02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合計9976萬噸標煤煤,同比下降7.01%,降幅高出規模以上工業3.58個百分點。
 
 高能耗行業高速發展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中的比重降低,有利于推動我省工業由費能型向省能型方向轉變,實現工業內部結構節能。
 
 (二)技改節能作用明顯,推動能效水平進一步提升
 
 山西是一個產業結構畸重的省份,在三次產業結構沒有發生很大變化的情況下,2008年能耗大幅下降,技術節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各類企業加大技改投資,更新高耗能設備,單位產品能耗水平穩步下降,能源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近年以來,我省不斷加大對高爐煤氣、煤矸石和熱力等余熱余能的回收利用,2008年全年僅規模以上工業回收利用高爐煤氣316.68億立方米,回收熱力208.59萬百萬千焦,利用煤矸石1466.61萬噸,三項合計達843.93萬噸標準煤。
 
 主要受技術進步、設備更新等因素的推動,我省規模以上工業能源加工轉換效率逐步提高。2008年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熱電聯產轉換效率38.67%,同比提高0.86%;火力發電效率35.97%,同比提高0.49%;供熱效率76.09%,同比提高2.76%;煉焦效率89.79%,同比提高0.35%。
 
 同時,主要產品單耗水平穩步下降,為完成節能降耗年度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中:噸原煤生產綜合能耗下降9.82%,煉焦工序單位能耗下降5.91%,噸鋼綜合能耗下降0.61%,單位氧化鋁綜合能耗下降9.54,電廠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1.85,單位燒堿生產綜合能耗下降16.97%,噸水泥綜合能耗下降14.60%。
 
 三、當前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在充分肯定2008年全省節能降耗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期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山西面臨的發展形勢非常嚴峻,經濟運行困難給節能降耗工作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實現 “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22%的目標仍然很艱巨。為此,全省上下在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過程中,應注意并解決好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堅持保增長與降能耗相結合
 
 GDP能耗是個綜合指標,節能降耗戰略目標的實現,須建立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礎之上,須把經濟這個“分母”做大做強。回顧2008年全省經濟,高起低落,前高后低,GDP由上半年12.6%的增速降至全年的8.3%,雖然經濟下滑帶動能源消費量出現大幅下降,也促進了全年節能降耗成效,但長期來看,效果難以為繼。以工業為例,自2008年三季度以來,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由于外部需求急劇減少,全省工業經濟增速大幅下滑,企業停產半停產情況嚴重,尤其是在高耗能行業內。這雖在客觀上有利于我省萬元GDP 能耗及規模以上工業單耗水平的下降,但同時也給節能降耗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一是由于市場需求萎縮,部分企業開工不足,企業的產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產品單耗不降反升,能源利用效率下降;二是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資金嚴重短缺,影響節能重點工程實施。三是能源供需緊張狀況有所緩解,能源資源價格下降,客觀上不利于能源節約。從數據上看,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能耗消費同比下降3.43%,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33%。至2009年一季度,增加值增速為-22.4%,能耗同比下降25.97%,單位增加值能耗降幅縮至4.60%。因此,要實現節能降耗目標離不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為應對經濟危機,國家和省出臺實施了一系列“保增長”的政策措施,從中央到地方,“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已成為“十一五”后兩年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而投資依然是拉動經濟的主角,這就意味著高速投資將帶動能源消費大幅增加,將給節能降耗工作帶來更大的壓力。但經濟的增長決不能以降低節能降耗的標準為代價,在此形勢下,要堅持節能降耗不動搖,把經濟增長與節能降耗結合起來,走快速、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力爭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堅持產業轉型優化,積極實現結構節能
 
 我省是一種畸重型經濟結構,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比重。進入“十一五”以來,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速度明顯高于其他產業,第三產業發展比較緩慢,2006年、2007年第三產業的比重連續兩年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兩年累計下降2.5個百分點,2008年雖然出現了轉機,上升了0.8%,但結構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低能耗產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是影響和制約我省“十一五”期間節能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利用好這次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產業轉型的步伐,積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產業的比重,拉低我省單位GDP能耗水平。
 
 (三)堅持重點突破,緊抓高耗能行業、企業節能降耗
 
 節能降耗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按照“抓住關鍵的少數”的管理原則,節能降耗必須抓住重點,堅持重點突破,在根本上抓住節能降耗工作的關鍵所在。
 
 首先,對我省而言,工業生產能源消費占到全社會能源消費的八成以上,抓好工業節能工作就是抓住了全社會節能降耗的重點。從工業內部來看,近年來我省重工業增長明顯快于輕工業增長。2008年,全省輕工業增加值僅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45%,比2007年的5.12%下降0.67個百分點。而重工業,尤其是高耗能行業,屬于費能型工業,是造成我省GDP能耗水平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工業重型化發展,加強對高耗能行業的監管是我省較長一段時間內節能降耗工作的重點。
 
 其次,要緊抓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降耗。全省納入到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的企業有86戶,其能源消費總量占到全省全部工業的40%以上,占全社會能源消費量的30%左右;我省自定的雙百家重點耗能企業(包括86戶千家企業和114戶省定重點耗能企業),其能源消費量占全省全部工業的55%以上,占到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近一半;2008年,全省年耗能在1萬噸標煤以上的企業只有996家,其能源消費合計占全部工業能耗總量的90%以上,這些重點耗能企業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金、化工、焦化、電力、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它們是我省節能降耗工作的重點對象。
 
 因此,突出重點就是要突出抓好這關鍵的少數,淘汰落后產能,實施節能創新,降低重點耗能行業、企業的單耗水平,以保證節能降耗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來源;山西省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