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建泉州市經委獲悉,全市已有43家煤炭經營企業獲得“牌照”,另有2家企業的申請正處審批階段,省經貿委給泉州市的45張“牌照”指標將全部占用,煤炭貿易“牌照”審批大門實際上已緩緩關上。
兩企業有望拿走最后“牌照”
最近,張晉平又開始忙起來了,手頭上多了兩份來自建筑陶瓷企業的煤炭需求訂單。作為晉江燃料公司的負責人,煤炭價格一直牽扯著他的敏感神經。“ 進入6月,每噸價格穩定在900元左右吧。”《中國煤炭網》撰文稱,6月市場煤價出現小幅度攀升。分析師認為,隨著夏季用電高峰期臨近,部分行業回暖,煤炭需求出現增長,往后煤炭價格將會在調整中小幅度增長。
煤炭貿易趨暖,一份份煤炭經營許可證的申請材料送至我市有關部門。“送到市級的完整材料比較少,眼下有安溪蘇高熱電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的申請材料已報送省經委審批。”市經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十一五”期間福建省煤炭經營企業地區分布規劃,泉州有45張煤炭經營許可證,指標已經用完。
部分煤炭企業“吃不飽”
泉州的煤炭貿易這塊“蛋糕”到底有多大?43家企業經營現狀到底如何?我們或許能從市經委掌握的數字中找到答案。“去年,全市總共消耗煤炭 980萬噸,其中外調550萬噸,扣除南埔電廠在秦皇島自行采購的100多萬噸,去年大概有400萬噸煤炭是通過貿易公司外購。”在辦公室內,市經委電力與能源科王科長給記者算起了去年全市的煤炭賬目。他分析認為,43家企業“瓜分”從后渚港、梅林碼頭、深滬碼頭等地上岸的400萬噸煤炭“大蛋糕”,平均一家企業做的量不到10萬噸。“部分企業處于‘吃不飽’的狀態。”
其實,煤炭經營企業也在時刻算著自己的那本賬。據張晉平透露,“如果在去年年初煤炭價格最低時增加庫存,到9月高價賣出,只要做兩三萬噸的量,企業就可以保本。”可是,進入去年第四季度,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顯現,用煤大戶建筑陶瓷和漂染行業的企業開工不足,市場銷量不足,煤炭銷售價格日漸走低,煤炭經營企業日子有些難熬。
“大洗牌”或擠出空間
一邊是企業提出經營許可證的申請,一邊卻是指標即將用完,如今的煤炭經營許可證可謂是“千金難買”。記者了解到,煤炭經營企業的準入有兩大門檻:煤炭批發、零售經營企業注冊資金500萬元以上,企業儲煤場地3000平方米以上。業內人士透露,從秦皇島港發貨,一船煤至少也有一萬噸,煤炭經營企業處于成本高位運行狀態。“2萬噸的經營量是省經委年檢的底線。”市經委有關人士稱,雖然還沒出現企業由于經營量過少而在年檢時被卡住的情況,但去年以來已經有個別企業迫于成本壓力,主動提出注銷經營許可證。
“整合,或將是‘十二五’期間煤炭經營企業布局的一大主題。”市經委有關人士稱,43家貿易公司經營現狀不一,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大洗牌”,勢必讓一些煤炭經營企業丟掉手中的“牌照”。屆時省經委將對省內煤炭經營企業布局進行重新調整,或許是煤炭經營許可證申請的好時機。
來源:泉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