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端午節,在黑龍江省東寧縣太陽升煤礦看到,幾名礦工正在礦道里換新型鐵軌。工人們高興地對說:“這種軌道載煤量大,安全有了保障,我們干活兒就放心了。”
煤礦技術員隋勇接過話茬說:“在安全生產上企業已投入130多萬元,還有240多萬元的設備陸續安到井下,標準化礦井建設讓我們有了安全感。”
據介紹,目前,建設標準化礦井在該縣40多家煤礦中已形成共識。記者看到礦區到處都是上安全設備的繁忙景象:換鐵軌、上壓風系統、安裝單體液壓支柱、裝瓦斯監控裝置。
東寧縣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煤炭資源儲量為2億噸,年設計生產能力252萬噸。過去,由于采用傳統的采煤方法,煤炭的回采率低,安全生產也得不到保障。近幾年雖沒有出大事故,但小事故不斷,安全生產成為全縣的心病。
為了進一步促進煤炭產業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東寧縣下決心推進標準化礦井建設,并制定了3年工作目標——2008年開始實施,2009年重點攻關,2010年全面完成,總投資4.5億元。
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東寧縣對煤礦管理的軟件也“硬”起來了。縣政府投入300萬元,為53名駐礦安監員配備GPS人員定位系統,周一到周六24小時在煤礦駐守;在煤礦設置了監控是否超能力生產的監測器;建立安全監控平臺,對煤礦的瓦斯、生產、人員等情況實時監控。2008年以來,全縣標準化礦井建設已投入1.3億元,現代的采煤技術逐步取代傳統非正規采煤工藝。
東寧縣煤炭局局長李樹志算了一筆賬:現代采煤工藝的回采率在90%以上,遠高于傳統的50%,這樣全縣每年可減少浪費90萬噸煤,按240元每噸的價格計算,就節約2億多元。據統計,去年該縣煤炭業實現稅收1.23億元,是2007年的2.2倍。
來源《工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