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二季度,傳統的用煤淡季來臨,在一季度飽受庫存煎熬的發電企業可以松一口氣。盡管電煤合同仍未敲定,但是由于煤炭供需情況漸趨寬松,發電企業的庫存普遍上升。
然而,剛剛度過庫存危機的發電企業又有了新的苦惱。進入5月,距離2009年福州全國煤炭訂貨交易會已經過去4個多月,4個多月的電煤供應,結算問題切切實實擺在眼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指出,部分電煤合同未簽訂影響正常結算是我國一季度煤炭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由于一直存在的價格分歧,發電企業在結算過程中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據了解,不少煤炭企業在一季度電煤款項結算過程中態度強硬,按照煤炭單方面擬訂的價格強行出票送票,事后拒絕見面或是電話聯系,并以減少計劃煤量或是停供來威脅。
“潞安和我們結算的時候態度就非常蠻橫,不管我們同不同意就將結算票據硬往我們手里塞,還威脅電廠要是不接票據就不給發煤。對電廠派過去溝通的相關人員極不尊重,幾句話就把人請走。相關部門的領導出面協調絲毫不給面子。”某發電集團燃料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將矛頭直指山西五大煤炭生產企業集團之一,年產煤炭4209萬噸的國有大礦———潞安集團。
針對此事,記者曾致電潞安集團相關部門,回答均稱對此事不清楚。
不少電廠表示,這樣的合作態度令他們感到很失望。盡管幾年來煤炭企業一直如此,但在前幾年電煤供應形勢緊張的大環境下,發電企業對此只能忍氣吞聲。目前市場供需形勢寬松已成事實,煤炭企業如此粗暴的操作手法,過于簡單的經營策略將導致煤電雙方缺乏繼續合作的基礎。
為了各地經濟運行的穩定,各省政府都試圖出手協調,然而效果并不好。據相關人士透露,潞安集團今年尚未向用煤大省山東發運過計劃內電煤。“他們只是按照市場煤發運過一段時間。”
有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記者,潞安集團之所以態度能夠那么強硬,是因為該集團的煤炭質量較為上乘,而受委屈的電廠多數煤炭來源不夠豐富,對潞安集團的依賴性較強。據該人士透露,某電力集團在潞安集團下屬礦區附近建有電廠,卻不采購該集團的煤炭。“他們已經受不了這樣的合作方式,準備不再吃潞安的煤了,轉而從市場上直接采購煤炭。現在這個電廠的庫存非常好,已經超過了一個月。”
結算過程中的矛盾只是電煤合同未簽、價格遲遲難以確定的表面現象,其實合同的不確定對于煤電雙方來說都是弊大于利。進入5月,氣溫逐漸升高,迎峰度夏期間的電煤供應成為當務之急。此時政府若能夠出手協調,勢必能夠加速煤電雙方的談判進程,積極化解兩者之間的矛盾。
“不過煤炭方面應該不是非常樂意,因為政府協調的價格不論多高,都是限價性質的,對于煤炭行業來說,市場似乎更加自由。”上述業內分析人士表示。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