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下滑,山西表示,決不被動等待下游產業的拉動,決不消極等待宏觀經濟變化后拉動經濟增長。
對于2009年一季度全國降幅最大的山西經濟,外界均表現為驚異,而山西官員和學者做出了回應:“盡管山西一季度GDP同比下降8.1%,但與去年四季度相比降幅收窄。”
8.1%降幅的個中緣由
山西省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后引起一片嘩然,不少人發出“山西怎么了”的慨嘆,并且滿腹狐疑:金融危機應該對沿海城市影響最大,山西這個內陸省份怎么會負增長?大多中部省份一季度經濟數據領跑全國,如何解釋山西個案?
據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山西省一季度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64.7億元、556.5億元,分別增長4.5%、11、3%,而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88.0億元,下降19.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4.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599.6億元,同比下降22.4%。由此可見,工業經濟下行是造成山西省GDP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當地眾多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或虧損經營狀態,外貿出口急速下滑,城鄉居民收入增幅放緩。
“當前經濟的嚴峻形勢主要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下,山西省長期積累的支柱產業單一、產品初級化的結構性矛盾所致。”山西省發改委主任李寶卿分析。
山西省經委主任洪發科說:“隨著全球及國內需求的大幅上漲,近幾年來山西工業經濟始終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長,但集中、單一特別是嚴重依賴原材料等上游產品發展的產業結構,受市場影響程度遠高于其他產業類型結構,導致山西在這次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工業經濟下降深于全國回落。”
“2008年,山西工業占GDP比重高達56.5%,而煤、焦、冶、電四大傳統支柱產業占工業生產總值80%以上,在目前這四大行業形勢均不樂觀的前提下,山西整體經濟不言而喻。”山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復明分析。
李寶卿認為,此次金融危機沖擊下,山西省工業經濟下行程度明顯高于其他各省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能源原材料產業的“邊際調整”效應所致。“以焦炭為例,全國許多產鋼省都有自己的焦炭企業,在能源原材料市場需求旺盛、鋼產量擴張時,需要從山西大量購進;而在鋼鐵市場需求疲軟情況下,各省自產焦炭可以滿足鋼廠需求,無需從省外購進,導致山西省焦炭省外市場需求大為萎縮。”
雖然山西近年來一直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但能源界的一位人士分析,結合國家能源結構及供需形勢,盡管近年來我國能源開發呈現出逐步西移的態勢,然而,由于多方面條件的約束,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山西能源大省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仍是全國其他省區無法取代的,也決定了其以煤炭為主的重型產業結構、市場需求依賴性強等產業特征。
理性應對經濟起伏
事實上,山西工業經濟從去年四季度已經開始急轉下行。據山西省統計局數據,2008年9月,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開始大幅回落,僅為4.2%,環比增速回落8個百分點,10月份開始出現負增長,10—12月各月分別為-9.9%、-24.5%、-19.2%。張復明稱這一過程為“高臺跳水”。
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應聲而落,山西6500億投資計劃緊隨其后,在山西一季度經濟運行中,這些政策效應已經顯現。
“一季度,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8.1億元,同比增長21.9%。”李寶卿說,“投資領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服務業領域投資迅猛增長,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由上年同期28.8%提高到50%,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對于亟待轉型的山西,這一數據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而消費領域也表現尚佳,一季度,山西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59.1億元,同比增長19.3%,高于全國4.3個百分點。
“目前,山西經濟可以說是在波動中企穩,在企穩中回暖。”張復明評價說,“主要行業出現了亮點,鋼鐵行業能夠實現保本微利,焦化行業在利潤平衡點附近上下浮動,電力行業中部分企業在虧損、部分企業有盈利,不少煤礦正在進行復產驗收。”
“從全國宏觀經濟運行和山西局部態勢看,顯示出一些積極變化,國內經濟出現好轉跡象,將增加拉動山西省基礎原材料市場需求的動力。”洪發科分析說,并提供了一些具體指標,“從山西來說,4月份,全省日均工業用電量2.71億千瓦時,較上月提高0.14億千瓦時,特別是黑色冶金行業用電量扭轉了今年以來負增長的局面,同比增長2.8%,增幅環比提高了43.6個百分點。鋼、鋼材、電解鋁、化肥等主要產品產量環比有所提高。”
有一個重要指標值得關注,山西省國有重點煤炭企業一季度煤炭產量6230萬噸,同比增長2.7%;煤炭銷售收入275億元,增長20%;實現利潤30億元,增長20.6%,保持了較好經濟效益。
“由于去年同期基數高,煤炭產量持續下降,主要產品價格低位運行,預計四月份全省工業經濟下滑幅度仍在20%以上。”洪發科補充說。
對于山西經濟何時能真正回暖,各界人士均未做出明確預期。但山西省委書記張寶順曾表示,決不被動等待下游產業的拉動,決不消極等待宏觀經濟變化后拉動經濟增長。
來源:國際能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