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從2005年8月起,在全國率先開展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如今全省的煤礦數量減少了40%,煤炭資源回采率則提高了40%,煤炭年產量也增長了近20%,煤礦"瘦身"成效顯現。
山西沁源的五一煤礦以前是一座年生產能力為9萬噸的小礦,由于個體經營、管理粗放,不但礦工安全較難保障,且生產能力、煤炭回采率都十分低下,2007年9月,年生產能力為710萬噸的山西潞安集團王莊煤礦,按照兼并重組的政策對其實施了兼并。
山西沁源五一煤礦現負責人高紅森:我們把大礦的技術管理優勢、科學的管理模式帶入到小礦,不但使小礦的安全管理水平上升了一個新臺階,而且通過培訓使職工的隊伍穩定,素質普遍提高,收入穩步增長,由以前的月平均1000多元上升到現在的3500元以上。
通過技術改造,沁源五一煤礦礦井生產能力達到了30萬噸,足足是整合前的三倍,今后的兩到三年,這座小礦的產能還將有望提升到100萬噸以上。
山西潞安集團總工程師劉克功:真正實現了"小礦變大礦",實現了企業和地方的雙贏。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山西省近年來的煤炭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對煤炭生產領域的積極效果已初步顯現,過去的五年山西省的煤礦數量減少了46.7%,煤炭年產量卻增長了46.7%。
山西省煤炭工業局局長王守禎:過去煤礦是多小散亂,通過整合重組、關小建大以后,一個是產業集中度高了,再一個是資源的回收利用率明顯提高了,再一個就是安全的保障能力提高了,百萬噸死亡率比前五年降低了60%以上。
小礦變大礦,安全有保障。當人、裝備、技術、管理、環境都發生變化后,山西的煤炭產業有了一個新形象,五年的時間,轉型中的山西堅定了繼續走兼并重組這條路的決心,大力推進現代大煤炭產業建設,根據近期山西省政府的明確要求,到2010年底,全省礦井個數要控制在1000處,礦井規模達到每年 90萬噸,企業規模不低于每年300萬噸,全部實現以綜采為主的機械化。同時,完成1800億元的投資發展循環經濟,提升產業水平。
山西省煤炭工業局局長王守禎:到2010年,我們全省煤炭企業要建成3個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4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同時還要建成1000個千萬噸的煤炭企業集團,這樣我們山西的煤炭產業就進入一種健康發展的可持續的軌道。
來源:山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