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化工網】鹽城市鹽都區龍岡鎮曾經是當地有名的化工大鎮。由于鹽城市重要水源地之一的蟒蛇河從該鎮穿過,這些化工企業一度被當地老百姓比喻為威脅著城市用水安全的“定時炸彈”。今年2月20日,由于當地標新化工廠偷排污水而引起鹽城用水危機,把許多居民心中的擔憂變成了現實。上月,鹽城市政府宣布,將在一個月內拆除水源地周邊所有的化工企業。一個月過去了,這個諾言實現了嗎?日前,記者再次來到當地進行探訪。
水源地,必拆化工企業
“沒有了,都拆掉了!”得知記者是來采訪當地化工企業拆除情況的,在龍岡鎮中心大街上擺攤的洪大媽挺高興地說,這次政府確實說到做到。水污染事件發生以后,蟒蛇河周圍的化工廠就立刻停產了,這段日子還經常看到卡車拉著成批的設備往外運,看來是都要搬走的樣子。
在當地人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位于開放大道上的綠葉化工有限公司。這家建于2002年的企業,曾是鹽都區化工領域的“龍頭老大”。在這里,記者看到,廠區內只留下了幾個看家的工人。巨大的生產車間里,已是空空蕩蕩,所有還能利用的設備都已經被運走。記者驅車走訪了龍岡鎮上的數家化工企業,看到的都是一片人去樓空的場景。
其實從2006年開始,當地政府就已經開始敦促化工企業籌劃3年內搬遷的計劃。如果沒有這次突然事件,到今年年底,企業也是要搬走的。只是限期一個月的突然搬遷,對企業的日常生產產生了很大影響。“但是企業的現址離水源地這么近,遲早得搬。這次又出了水污染的事情,雖然政府的動作突然了一點,我們都可以理解,也是長痛不如短痛。”
發展,要找到“新能源”
記者從鹽都區政府了解到,這次鹽城市政府集中拆遷靠近水源地的化工企業,總數是34家,而其中規模較大的22家都在龍岡鎮。“2008年,龍岡鎮全鎮的財政收入是1.2億元。其中僅化工企業上繳的稅款,就接近3000萬元。而今年,這個數字肯定是零了。”龍岡鎮企業管理服務站書記智伯宏表示。
“地方要發展,化工的路子不能走了,我們要找新的路子。”智伯宏告訴記者。對于這些搬遷走的企業,政府不會給予直接的經濟補助,但是只要他們不再搞化工產業,原先批給他們的土地,還將允許他們繼續使用。
對當地政府來說,在產業轉型過程中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極,是當下最急切的任務。記者從鹽都區政府了解到,目前,一次性投資超過30億元的華銳風電科技有限公司鹽城風電產業基地,已經在鹽都西區落成,下個月就將生產出第一批風電設備。風電,這個屬于21世紀的“新能源”,是否能成為今后鹽都區發展的“新能源”?無論如何,這是一次值得肯定的嘗試。
城市安全,需第二水源地
在位于鹽城市城西水廠內,記者再次看到了一個月前水污染事件的焦點所在:蟒蛇河下游的新洋港河取水口。掬一捧在手嘗一嘗,除了帶有一點正常的輕微泥土味外,已經感覺不到任何異常。“現在我們加大了水質檢測的力度。”鹽城匯津水務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王茂祥說道。
王茂祥說,水污染事件發生后,水務公司已經完成了原水互通工程的建設,實現了雙向輸送原水,這將有助于避免再次發生突發性水源污染事件時全城大面積低壓供水局面的出現。
但當下仍然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當地居民告訴記者,由于是主航道,以前蟒蛇河上經常會有運送化學原料的船只來往。即使在現在,仍然能看到河面上往來不絕的運輸沙、石等建材的船只。在新洋港河取水口,記者看見,圍繞在周邊的防護網上有一個不小的“豁口”。城西水廠新上任的李廠長告訴記者,這是兩天前,一艘運輸建材的水泥船撞到護欄上所致。盡管目前水廠已經采取緊急措施臨時進行了加固,但蟒蛇河上每天來來往往的大量船只,始終是水質安全的一個隱患。
兩個星期前,鹽城市政府對外宣布,將盡快把現在的蟒蛇河取水口西移至上游8.5公里處的朱瀝溝,并開挖一個3280畝的人工生態湖,專門用作市區用水的取水地,同時徹底將取水口和航道隔離開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鹽城市政府工作人員表示,在蟒蛇河上游處開挖人工生態湖,其實是市政府早已有的想法。但如果不是這次水污染事件的爆發,究竟何時才能夠實施,還是個未知數。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水安全情況堪虞的城市,絕非鹽城一家,此前無錫也爆發過水危機。但愿各地不要等到承受重大損失后,才下決心投入水安全的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