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化工網】2009年3月20日,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準格爾旗大路新區的伊泰16萬噸/年煤間接液化項目正式產出了第一桶油,經分析全部指標合格。亞化咨詢認為,這標志著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煤制油技術正式走向產業化。
伊泰煤間接液化項目于2005年得到國家核準,2006年開工建設。項目設計生產規模為48萬噸/年,總投資49.75億元人民幣。一期工程設計生產能力為16萬噸/年,投資21.76億元人民幣。該項目采用了中科合成油公司技術,已于2005年通過國家科技部和中科院技術鑒定,漿態床反應器、費-托合成催化劑、油品精制和系統集成全部由我國自主研制,已獲得國家專利40多項,涵蓋了先進的煤炭間接液化的所有核心技術。
亞化咨詢數據顯示,同樣采用中科合成油公司技術的潞安山西16萬噸/年間接液化煤制油項目將于2009年4月中旬試車;神華鄂爾多斯18萬噸/年間接液化煤制油項目將于2009年底建成。另外兗礦集團自主知識產權的陜西榆林100萬噸/年間接液化煤制油項目已經備齊文件,上報等待批準;神華和沙索在寧夏合作的360萬噸/年間接液化煤制油項目預計將于2010年完成可研。
雖然油價的一度低迷讓煤制油的經濟性飽受爭議,亞化咨詢認為,由于煤炭資源的儲量相對比較豐富,隨著國際油價正在回升,煤制油項目的經濟性將得到大幅度改善,煤制油產業前景預期良好。
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是以煤炭生產經營業務為主的大型企業集團,已探明可采煤炭儲量22億噸,煤炭年生產能力達1560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