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提供這些東西。”,山西一家大型煤礦以“涉及企業運營情況,不好公開”為由拒絕透露煤炭生產成本。與此同時,記者提出采訪該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請求也遭婉拒。
3月上旬,記者深入煤炭主產地山西就能源價格形成問題進行了十天的調查采訪,面對媒體,除個別陷入虧損的中小煤礦外,其余煤礦企業均不愿公開其成本。
“煤炭價格高一點我很贊同。”當地一位官員說,要求企業公開成本接受社會監督可以,但“要公開都公開”, 即所有行業都應公開,否則不公平。另外,這位官員還表示,煤炭本身是一種稀缺資源,“東西少,應該暴利。”
多數煤礦不愿公開成本
原平市石豹溝煤礦是在調查采訪過程中,唯一愿意通過媒體向社會公開煤炭開采成本的企業,不過,用該礦相關負責人的話說,石豹溝煤礦“并不具有代表性”。
石豹溝煤礦為原平市最大地方煤礦,不過,和山西其他產能動輒達數百萬噸煤礦相比,石豹溝煤礦只能算是一個中小煤礦。該礦成立于1953年,有在職職工2400人,規模小、資源瀕臨枯竭、人工開采、包袱重等因素使得這家煤礦在煤價飛漲的年份也未能甩掉虧損的“帽子”。
該礦財務科負責人說,春節以來,該礦一直處于停產狀態,截至去年底,生產成本為169.23元/噸,但這不包括管理費、銷售費和財務費用。
2008年,石豹溝煤礦產煤47萬噸,日子好過一點但依然虧損。如今該礦總資產2.4億元,負債高達2.3億元。“就我們企業而言,噸煤售價必須達到190元左右才能達到盈虧平衡。”上述人士稱。
相對石豹溝煤礦等生存艱難的中小煤礦而言,山西大型煤礦的日子要好過得多。兩會期間,山西境內中小煤礦全部停產,但大型煤礦(剛剛發生大型礦難的焦煤集團除外)還在正常生產。
晉煤集團是位于山西南部晉城市的一家大型煤炭企業,主要產品為無煙煤、煤化工和煤層氣開發利用,非煤產業已形成‘半壁江山”。晉煤集團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其主要生產化工煤,去年市場煤價大幅波動對晉煤并沒有產生大的影響,其煤價“沒怎么上漲也沒怎么落”,企業包袱相對較輕,勞動生產率高,全員人均收入達4萬多元,一線工人平均稍高一點,“在全行業算比較高的”。
提及煤炭生產成本,晉煤集團分管媒體工作的企業文化部負責人以“涉及企業運營情況,不好公開”為由拒絕透露。“每個礦的成本都不一樣。特別是作為大礦,安全投入成本很高。”這位負責人稱,“領導都在外面搞市場調研,有些東西不便于提供。”
潞安集團是位于山西長治的另一家大型煤炭企業。2008年前9個月,作為山西五大煤炭企業之一的潞安集團先后7次上調煤炭銷售價格,單價累計增加240元/噸,商品煤綜合售價達到601.63元/噸。2008年全年,潞安集團煤炭產量達到4209萬噸,銷售收入超過350億元,同比增長88億元,實現利潤32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職工人均工資達到59000多元(不含財產性收入),同比增加7020元。
“煤炭成本都是公開的。”上述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士稱。這位人士所謂“公開”,實際上是指煤炭企業向上級主管部門公開,定期上報財務報表。而對于面向社會公開煤炭成本話題,上述人士稱比較敏感,并借口記者“了解這個(成本)沒有用”,同樣拒絕透露,并認為有關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建議不符合實際。
在此次調查中發現,在山西煤炭企業中,絕大多數煤礦均不愿公開其成本,認為即使存在很高的利潤也是十分合理的,相對于一直被政府“偏袒”的電力行業并不算什么,他們普遍持有這種心態。
地方官員:煤炭應該暴利
近年來,煤價持續上漲且上漲幅度較大,此前雖有回落但幅度有限,煤炭企業暴利因此成為廣受關注的話題。曾經,不少人士提出反暴利的觀點,主張有關部門采取措施,限制煤炭企業的利潤空間。今年兩會期間,民建中央也提出議案,建議建立能源行業和企業的成本、利潤定期報告制度,完善能源供給成本公開與監管制度。而在此次采訪中記者發現,多數煤炭企業和當地官員對此并不認同。
“煤炭企業不存在暴利。”晉煤集團企業文化部負責人如是表示。這位負責人稱,煤炭行業市場化程度高,商品煤炭價格完全受市場規律支配,電煤價格基本穩定,同時國有企業承擔了很大的社會責任,與電力企業職工相比,煤炭企業職工風險、收入不在同一水平上。
一位在煤炭行業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煤炭工人與電力工人收入差距很大。”他說,過去,電力行業收入高,普通抄表工的年薪多達十多萬元。有人士用“挖煤的滿頭流汗,搞電的滿嘴流油”來形容這種差距。一位煤炭企業內部人士說,也許對于私營小煤礦來說,生產成本很低存在暴利,但就大型國有煤礦而言情況則不同。“說煤炭企業是暴利的人,只要下一下煤礦,就不會那么說了。”這位人士稱。
在“抱怨”收入低的同時,當地煤炭企業人士認為電煤價格也太低。潞安集團調研室一位負責人士告訴記者,“煤炭企業都不愿意賣電煤。”此外,這位人士對煤炭企業將坑口電廠發出的電,低價賣給電網企業然后高價回購也表示無可奈何。
“過去控制煤價,煤礦生存艱難;如今煤價上漲,電廠受不了。體制沒放開之前,煤炭企業有意見;煤價放開后,電廠有意見。”山西一地級市發改委主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煤電矛盾“是國家的大問題”。
面對煤電矛盾的是是非非,忻州市煤炭工業局局長韓春表示,此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他說,煤電矛盾是“市場煤”和“計劃電”之間的矛盾,主要還是要靠市場來解決,如果煤電都按市場規則辦事,“事情就很簡單。”
“煤炭價格高一點我很贊同。”前述發改委官員也不支持煤炭成本公開。他說,煤礦不過好了四五年時間,而建國以來長達50多年里,“都是在為國家做貢獻”。 “要公開都公開。”這位官員表示,除電力外,像房地產、保險、醫藥乃至醫療等等,許多行業都存在或曾經存在暴利,要公開成本所有行業都應公開,否則不公平。
這位官員強調,煤炭企業長期為國家做出了奉獻,現在安全生產的風險成本太大了,礦工太可憐了,且煤炭本身是一種稀缺資源,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東西少,應該暴利。”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