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太行日報
相對于尿素、硝銨,碳酸氫銨被人們稱為小化肥。在各種物資匱乏的建國初期,大化肥對農民是奢望。用得天獨厚的煤,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的小化肥,成為山西當時唯一的選擇。
山西的小化肥工業從晉城起步,發端于巴公化肥廠!
1964年,我國剛從三年自然災害中走出來,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發展化肥工業成為發展農業、增產糧食的客觀需要。根據華北局計委的安排,省政府決定籌建一座年產5千噸合成氨的小氮肥廠,資金來源為華北局計委下撥的800萬元。
工廠的選址頗費了一番心思。省輕化廳有關人員先后到介休、高平、晉城實地考察。晉城縣巴公一帶條件太優越了,水源豐富,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交通便利,遍地是煤,還有已下馬的原省第一石油廠已建成廠房,有即將開工建設的巴公電廠。最后,省政府決定,在巴公建設山西省地方國營晉城氮肥廠。
1964年6月,省輕化廳成立了晉城氮肥廠(即后來的巴公化肥廠)籌備處,同時開始“招兵買馬”。1964年下半年,省里從太原工學院、榆次輕工學校為晉城氮肥廠分配了9名大學生、34名中專生,并陸續從太原化肥廠、運城鹽化局、西山礦務局等單位抽調了一批有生產經驗的干部和技術人員,省里和專區還特批了招工指標,從晉南、晉中、晉北和晉東南招工170名。這些新分配來的大中專畢業生和新招的徒工,第二年被編為分析、造氣、碳化、合成、機修5個分隊,千里迢迢奔赴浙江嘉興化肥廠、江蘇丹陽化肥廠學習培訓。
1965年5月1日,晉城氮肥廠正式奠基開工。當時的口號是“時間就是化肥,化肥就是糧食”,省里安排了實力很強的省建、省化二建承擔土建和鍋爐等主要設備的安裝任務,輔助設備的安裝由本廠的技術人員、工人參與施工,能自己制作的非標件、高壓件則由工人自己加工,從而降低了建設費用。1966年5月,主體安裝工程結束。同年10月工廠轉入了單體試車、聯動試車階段,12月20日正式投產。月底生產合成氨40噸,化肥128噸,從而結束了我省無小化肥企業的歷史。
就在氮肥廠剛剛起步的時候,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企業生產難以為繼。1969年企業由省管改為地營,隸屬晉東南地區革命委員會企業公司,廠名改為晉東南地區巴公化肥廠。1974年巴公化肥廠才首次達到設計能力,生產化肥20101噸。“文革”結束后,巴化生產逐步走向正軌,1977年跨入全區先進企業和全省同行業先進行列,成為地區工業學大慶十面紅旗之一。
也就在達產的同時,巴化開始走上不斷技改、革新改造的道路:1975年完成7500噸合成氨技改達產,緊接著開始了10000噸合成氨改造工程。
發展之路總是曲折的。1979年以后,以前光管生產的巴化又遇到了二級站不再包銷,產品嚴重積壓的問題,加上本地社隊工業異軍突起,水、電的需求量猛增,工廠缺水、缺電,生產難以正常進行。為解決這些問題,巴化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成立了銷售站,修建了鐵路專用線,相繼打了兩眼深井,還架設了6013開閉所至廠區的高壓輸電線路,解了燃眉之急。
1984年巴化首次達萬噸合成氨生產能力,實現利潤182萬元,再次跨入全省化肥企業的先進行列。同時巴化的技改也沒有停步,開始進行1.5萬噸合成氨改造。1985年隨著地建市體制變更,巴化劃歸晉城市,更名為晉城市巴公化肥廠,隸屬晉城市工業局。1989年3月巴化的1.5萬噸合成氨技術改造工程投運,為巴化帶來了新的生機。
長期以來,巴化只能生產小化肥碳銨,1991年,巴化碳銨改尿素項目列入國家計劃以后,企業作了大量的基礎工作,建起了壓縮機廠房、聯合機房,訂購了主要設備,但因市里的配套資金沒有落實,合成氨技術改造項目半途而廢,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流動負債、長期負債合計達2235萬元。中間由于干部職工努力,巴化一度扭虧增盈,但是不久又陷入困境。1998年在化肥企業實現高額利潤的同時,巴化卻虧損99萬元。
1999年,蘭花股份公司兼并巴化,巴化更名為蘭花股份公司化工廠。蘭花集團在對其進行資產重組、人員分離的同時,分別注入了流動資金和技術改造資金,巴化起死回生。1999年當年實現利潤350萬元。2000年在化肥市場價格下降的情況下,碳酸氫銨產量達到18.3萬噸,實現利潤500萬元。2002年,蘭花集團又注入資金,對化工廠進行了8萬噸氨醇技術改造,并于2003年完成。就在氨醇技術改造緊張進行的同時,蘭花集團又投資4673萬元,鋪開了化工廠8萬噸合成氨、13萬噸尿素技改工程,2005年完成,終于使巴化摘掉戴了40年的“小化肥”帽子,實現了15年前就開始的生產尿素的夢想。老巴化實現了完美的蛻變,背負著老巴化人的夢想,目前蘭花化工分公司生產能力已達到年產8萬噸合成氨、2萬噸甲醇、13萬噸尿素能力,成為蘭花集團煤化工產業乃至全市煤化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巴化的發展歷程濃縮了我省化肥工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曲折過程,展現了小化肥行業為我國農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業績。作為我省最早的化肥企業之一,巴化是省內許多小化肥企業的建設藍本,晉東南地區16個縣中,15個縣先后建立化肥廠,巴化都曾給予了財力、物力和人力上的大力支援。特別是建廠初期,省輕化廳就在巴化創辦了以培養山西化工人才為宗旨的山西晉城化校,為全省小化肥廠培訓了成百上千名技術工人和骨干,巴化也輸出一批出類拔萃的技術人才,先后成為各化肥廠的頂梁柱,為全省化肥企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