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將日常工作中的“小困擾”錨定為攻關課題,把生產實踐里的“小需求”變為創新方向,蘆河煤業的工匠們以匠心為炬,以創新為鎬,讓一項項“五小發明”照亮了煤海巷道,煥新了礦山日常。
生產保障“硬擔當”,扎根一線的創效密碼。在井下生產與基建的一線戰場,工匠們聚焦“安全、降本、提效”,以實用性發明破解作業痛點,彰顯了把“小困擾做成大文章”的實踐智慧。
風動人體除塵裝置是送給工友們的“健康鎧甲”,它借助井下壓風系統提供風動,根據人體工程學原理設計吹風除塵支架,通過截止閥調節風壓大小,實現人體快速除塵效果,讓工友減少粉塵侵害,并提高整潔面貌;簡易反水收集池是資源循環的“智慧紐帶”,通過在簡易反水裝置上開孔并焊接50圓管作為出水孔,實現煤渣沉淀與收集,以及反水經風泵抽出實現集中回收,這項裝置解決了巷道積水和煤渣過多的問題,提高了井下作業環境;帶式輸送機托輥更換裝置是提升效率的“神兵利器”,將活動底座、千斤頂、支撐臺三部分結構緊湊結合,使用時,通過內部機械結構將工作人員的較小力轉化為強大的頂推力,從而使更換過程簡便快捷,減少工友勞動強度,并提升了運輸效率。這些發明雖誕生于一線的“小困擾”,卻以“小投入、大產出”的實效,成為生產保障的“硬核擔當”。
管理增效“軟創新”:數字時代的匠心表達。除了技術上顯現的“硬實力”,在數字化的大背景下,工匠們同樣將管理和辦公領域的數據作為“無形戰場”,以數字化思維破局,讓 “軟創新”釋放硬效能。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是工程管控的“智慧大腦”。它構建了六大核心模塊,將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納入數字化管控,打通了信息流、強化了過程管控,實現了降本增效和輔助決策的目標,讓工程進度“一屏可見”、管理決策“一鍵可達”;辦公軟件動畫演示開關原理是技術傳承的“生動教材”。在對井下電氣作業工培訓過程中,利用辦公軟件的PPT動畫功能,用線條表示開關動作后保持狀態,用活動的點模擬電流通路,實現可視化教學,增進了職工對開關原理動作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習效率。這兩項軟創新,是工匠們跳出“生產思維”、擁抱數字時代的智慧結晶,為公司管理增效提供了“一線方案”。
這些“五小發明”看似“微小”,卻蘊含著公司工匠們“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精神內核。多數發明以“低成本、高實用”為原則,用最小投入換最大產出;每一項發明都經過一線實踐檢驗、多輪優化,并做到推廣共享,讓創新成果惠及基層崗位。
“五小發明”背后的故事讓更多人看到,創新從不是實驗室的“專屬游戲”,一線工匠的智慧微光,同樣能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浪潮中綻放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