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記者走進山西蘭花科技創業股份有限公司唐安煤礦分公司安全生產指揮中心,一幅全新的智慧礦山畫卷徐徐展開。這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黑臟累”,而是以5G網絡為中樞、以數據為血脈,實現了從人控到數控、從自動到智能的跨越。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2025年5G工廠名錄》,唐安煤礦分公司成功入選。
86臺5G基站支撐生產運行
走進唐安煤礦分公司安全生產指揮中心,仿佛進入了一個正在執行高科技任務的“作戰室”。巨大的電子屏幕上,數據如藍色江河般奔流不息,實時畫面從井下數百米深處清晰回傳。
屏幕左側顯示的是3307智能化綜采工作面,采煤機正按預設軌跡穩步推進,液壓支架自動跟進、支撐頂板,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鋼鐵衛隊”;右側動態曲線則實時展示著主運皮帶轉速、瓦斯濃度、電流負荷等關鍵指標。所有數據均依托唐安煤礦分公司86臺5G基站,以毫秒級速度傳輸至地面。
“現在只需輕點鼠標,就能啟動整個采煤流程。”操作員溫文軍這樣描述道。他坐在整潔的控制臺前,監控著從煤壁截割到煤炭輸送的全過程。
3年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采煤機司機必須身處井下,在粉塵彌漫、噪音轟鳴的環境中手動操作;液壓支架工需彎腰穿梭于支架之間,憑經驗判斷何時移架、如何支撐。如今,5G網絡的高帶寬和低時延特性,讓“地面遠程采煤”從愿景變為現實。
掘進作業一向是勞動強度最高、安全風險最高的環節之一。唐安煤礦分公司綜掘一隊隊長畢利軍對此深有感觸:“以前,掘進機司機必須在機器上近距離操作,皮帶機尾還得依賴綜掘機拖移,效率低,還容易出事故。”
而今,在5G技術加持下,掘進工作面煥然一新。綜掘機已完全具備視距遙控和自動截割功能,司機可在數米之外的安全區域操作設備,安全水平顯著提升。皮帶機機尾具備自移功能,操作簡便,省時省力。先進的錨桿鉆車取代了傳統的氣動鉆機,僅需兩人即可完成頂板和側幫錨桿錨索的施工工作。
5G技術的應用,還讓掘進設備具備了遠程監控和診斷功能。維修人員能夠遠程指導故障排查,有效縮短了設備停機時間。
“掘進工作面更平整、作業更安全,效率也更高了。”畢利軍總結道,“5G讓我們在惡劣環境中做到人機分離,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科技保安全。”
“特殊員工”預測更精準
在唐安煤礦分公司,有一群不知疲倦的“特殊員工”——智能巡檢機器人。
在地面壓風機房,一臺銀灰色的機器人正沿軌道緩緩滑行。它頭頂上的云臺攝像機不停掃描儀表讀數,身體搭載的紅外熱像儀實時監測著電機溫度。借助5G網絡,所有數據每秒鐘3次回傳至智能平臺。一旦發現異常,哪怕僅是0.5攝氏度的升溫,智能巡檢機器人也會立即告警。
“以前要靠老師傅三班倒、肉眼排查隱患,不僅累,還容易疏忽。現在,智能巡檢機器人24小時在崗,故障識別率大大提高。”壓風機房負責人張三英指著大屏上的數據說,“去年,故障率同比下降了40%,設備生命周期也顯著延長了。”
類似的“鋼鐵巡檢員”已在唐安煤礦分公司全面應用:主運皮帶上的AI攝像頭能在0.3秒內識別鐵器、桿木等異物,并自動聯動停機;井下水泵房根據水位傳感數據實現自動輪切排水;6千伏變電所依托遙測、遙信、遙控、遙調、遙視和AI視頻監控“五遙一視”系統,實現無人值守……目前,唐安煤礦分公司已完成8處關鍵場所的智能化改造,逐步構建起機器為主、人工為輔的運維新機制。
系統化推進“三網融合”
唐安煤礦分公司的5G網絡建設并非單點突破,而是實現了系統化推進。該分公司創新采用“三網融合”組網架構,率先實現有線無線一張網、通信調度一張網、井上井下一張網,從源頭上打破了信息孤島。
2022年12月,唐安煤礦分公司建成可覆蓋全礦的4G+5G無線通信系統,一舉解決了長期困擾煤礦的“通信死角”問題。如今,在井下,礦工不僅可以隨時撥打語音電話,還能進行高清視頻通話。
唐安煤礦分公司將5G核心網直接部署在礦區,形成一套完全自主可控的獨立通信系統。即使外部網絡中斷,井上下通信依舊能正常運轉,極大增強了生產的連續性和安全性。
在此基礎上,5G與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深度融合,覆蓋了從開采、掘進、運輸到安全監控、設備運維的全鏈條。每一個環節都具備自我感知、實時分析、智能決策的能力,形成了統一聯動的智能化生產管理體系。
“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通過統一網絡、數據融合和業務重構,實現安全生產、效率提升和成本優化的多重目標。”唐安煤礦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未來,唐安煤礦分公司將繼續拓展5G技術應用深度,推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與生產運營結合更緊密,不斷挖掘智能化建設背后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