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百盛煤業以“盤點”為切口,創新推行“清單化籌備+穿透式協作”雙輪驅動模式,通過全資產掃描、多維度核驗、全鏈條溯源,實現數據與資產“雙線校準”,為礦井高效運營筑牢“數據—資產”立體防線。
以“全流程可控、全要素覆蓋”為原則,構建盤點工作“導航系統”。在時間軸上,劃定數據凍結、實地清查、結果反饋三階段窗口,確保跨部門步調一致;在空間軸上,建立“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生產物資”三級清單,覆蓋萬噸級設備、運輸車輛、井下錨桿等多類物資,形成“井口到科室”的閉環管理。針對資產特性“量體裁衣”:大型設備采用“賬證—標簽—實物”三重核對法,聯動維保數據交叉驗證;流動性物資實施“庫位編碼”動態盤點,同步追蹤出入庫與生產消耗臺賬,讓每項資產有蹤可循。
打破部門壁壘,組建“財務+生產+設備”聯合攻堅組,推動數據與實物“面對面對話”。井下地面雙線并進:井下組深入采掘面,對照銘牌核驗綜采支架等設備參數與財務折舊記錄;地面組對車輛、備件“拍照建檔”,確保狀態與賬面100%匹配。同步開展物資全鏈條溯源,在原煤倉、材料庫等區域,將庫存清點結果與生產日志、領料單雙向比對,精準捕捉“賬面消耗”與“實際產出”的差異點。現場標注盤盈盤虧原因,形成《差異分析表》,為賬務調整提供精準靶向。
此次盤點不僅實現“賬實相符”基礎目標,更釋放數據增值效能。通過資產狀態與財務數據聯動分析,充分識別出低效設備、冗余物資,為設備更新和采購計劃提供決策依據。該礦將建立“盤點—分析—優化”長效機制,以動態數據齒輪咬合資產管理鏈條,持續護航礦井精益運營。從靜態盤點走向動態治理,百盛煤業以數據為紐帶,串聯起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價值閉環,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硬核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