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分公司自制六棱鉆桿緩沖裝置有效破解落煤堵塞難題
近日,望云煤礦選運隊自主研發的“落煤斗六棱鉆桿緩沖裝置”成功投入應用,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煤礦生產的落煤斗堵塞、磨損嚴重及運行成本高等難題,實現了安全、效率與成本的三重優化。
長期以來,該礦多個重要轉運點的落煤斗因煤炭落差大、沖擊力強,面臨斗壁頻繁破損、設備磨損突出、頻繁堵塞等問題。這不僅推高了設備投入和維修成本,頻繁的停機檢修也打亂了正常的生產節奏,同時人工清理堵煤存在安全風險且職工勞動強度大。面對這一痛點,該隊組織技術骨干多次現場勘察,精準分析堵煤和磨損根源,創造性提出了加裝六棱鉆桿緩沖裝置的解決方案。
該方案的核心是利用高強度六棱鉆桿在落煤斗內部構成一個高效的緩沖陣列。技術團隊對鉆桿的加裝位置進行了精準規劃,全面覆蓋直段與斜段過渡區、斗體拐角等所有易堵及高磨損區域。在空間分布上,團隊采用了 “陣列加密” 策略。在斗體斜段沿圓周均勻布置3至6根鉆桿(間距30—50mm),在縮口關鍵段再增加2至3根進行強化(間距20—30mm),確保了無防護盲區。所有鉆桿均與斗體內壁緊密貼合、牢固焊接,既有效緩沖煤流沖擊,又避免了自身成為新的卡滯點。
裝置投用后,效果立竿見影:一是耐磨性能顯著提升:以振動篩下方落煤斗為例,改造前平均每月需更換一塊厚8mm、面積達1500x4000mm的鋼板,年維修成本約1萬元。改造后,落煤斗本體在鉆桿防護下完好無損,僅鉆桿出現輕微磨損,設備維修周期延長至原來2倍以上,預計整體使用壽命可延長3倍以上。二是堵塞問題根本解決:六棱鉆桿陣列有效消除了煤炭下沖的動能,打破了“滯留-堆積-堵塞”的惡性循環,確保了煤流暢通無阻,減少了人工清理的安全風險,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三是綜合效益顯著:該裝置以較小的技術改造投入,換來了設備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減少了非計劃停機時間,保障了生產銜接的連續高效,實現了降本增效的最終目的。
唐安分公司成功研制猴車斷軸保護裝置
近日,唐安煤礦機運一隊針對井下架空乘人裝置(俗稱“猴車”)主軸斷裂后無法及時停機問題,自主研制并安裝新型斷軸保護裝置,為井下職工安全出行筑牢防護屏障。
據了解,機運一隊負責管理井下兩部猴車,在日常運行中,設備主軸斷裂后不能及時停機問題,可能威脅乘坐人員安全。為解決這一問題,該隊組織技術力量開展攻關,最終確定加裝斷軸保護裝置的解決方案。團隊依托現有設備資源,以猴車急停保護裝置的前面桿為基礎,加焊8mm圓鋼制作成“門”字框,在框架上增設橫桿,通過卡子固定于驅動輪上方鋼梁。同時利用急停開關內部常開觸點,在斷軸等緊急情況下,通過觸桿觸發急停開關內部觸點,關閉急停,信號傳輸至控制臺實現報警停機。
該斷軸保護裝置投入使用后,能在猴車斷軸時及時停機,有效消除了安全隱患,保障了職工乘坐安全。同時,裝置采用現有材料和簡單焊接工藝,成本低廉且易于維護。
百盛煤業將玩具巧變治水“神器”
面對井下巷道風筒積水這一影響通風安全、傳統處理方式效率低、風險高的“老毛病”,百盛煤業開拓隊從兒童玩具“抽拉式水槍”中汲取靈感,通過安全升級、密封強化與功能調試三步改造,成功研制出低成本、高效率的專用抽水工具。該“神器”的應用實現了安全、經濟、高效除積水,是基層一線“全員創新、解決問題”的生動實踐。
靈感溯源:從生活觀察晉升創新萌芽。開拓隊從“抽拉式水槍”利用活塞原理產生負壓吸水的特性,與亟待解決的風筒積水抽取需求高度契合。這一巧思打破了“專業工具必定復雜”的固有思維,萌生了將玩具改造為井下實用工具的大膽想法,為破解生產難題開辟了新路徑。
匠心改造:井下應用安全與實用并存。要讓玩具經得起井下嚴苛環境的考驗,安全與實用是改造的重心。技術人員聚焦三大關鍵環節:一是安全升級,采用礦用橡膠軟管并延長長度,加裝金屬針頭接口,確保操作安全且不損傷風筒;二是密封強化,重點加固連接部位,確保活塞氣密性,以形成穩定負壓,保障吸水排水流暢;三是功能調試,通過模擬實戰環境反復優化,使抽水量和操作便捷性完全滿足現場需求,最終成功打造出可靠實用的治水“神器”。
實戰成效:該工具投入應用后效果顯著。其操作簡便,工人可安全站立地面作業,徹底避免了登高風險;柔軟材質保護了風筒完整性;單次抽拉即可高效排水,大幅提升了作業效率。尤為可貴的是,這款工具總成本僅數十元,真正實現了“四兩撥千斤”,以極低的投入解決了安全隱患,收獲了安全與經濟的雙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