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大陽分公司以“智能化改造、生產優化、管理創新”為核心抓手,通過全礦協同聯動,探索出一條“科技賦能+精益管理”雙輪驅動的破局之路。從千米井巷到地面調度中心,從生產一線到管理中樞,一場以“智”提效、以“精”創效的變革浪潮正席卷而來。
大陽分公司調度指揮中心,電子屏幕上實時跳動著井下設備運行數據。隨著首套智能化綜放設備地面聯調成功、井下安裝建成,礦井邁入智能化開采新階段。這套集成高精度導航、自動截割和智能聯動的設備,將井下生產從“人控”轉向“智控”,標志著礦山生產模式的歷史性跨越。
在掘進環節,智能掘進機的引入成為革新亮點。通過電子圍欄、熱成像安防系統及遙控操作技術,現場作業人員大幅減少,安全風險顯著降低。與此同時,企業開設“拆機課堂”,組織技術骨干赴先進礦區對標學習,將智能設備操作實訓融入日常生產,打造了一支適應智能化開采的技術隊伍。此外,一體化數據平臺的構建,實現了井下環境、設備工況等數據的實時監測與風險預警,織密了安全生產“防護網”。
面對市場需求升級,該礦實施“精煤增效”戰略,從開采到洗選全鏈條優化工藝,推動產品向高端化邁進。通過動態調整采煤機截割參數、升級洗選設備等,煤炭產出率和品質顯著提升。
在開采端,大功率采煤機與長壁式開采工藝的應用,有效提高塊炭率;設立專用排矸系統,實現煤與矸石分裝分運,有效降低矸石混入率;洗選系統引進新型分級、脫硫設備,優化工藝流程,實現精煤回收率與純度雙提升;運輸環節推行封閉式運輸體系與精細化庫存管理,減少了煤炭損耗,保障了產品價值最大化。
該礦將“契約化管理”與“精益思維”深度融合,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體系,把指標分解到科室、隊組、班組,形成“人人扛責任、事事講效能”的濃厚氛圍。
在成本管控方面,企業建立動態預算追蹤機制,細化標準并嚴控非生產性支出;推行“交舊領新”制度,完善廢舊物資回收修復鏈條,降低新材料采購成本;創新物資管理模式,通過“計劃審核+動態調劑”機制,打通跨部門資源壁壘,提升庫存周轉效率。一系列舉措讓精益管理滲透到生產經營各環節,激活了全員創效潛能。同時,企業通過設立“工匠工作室”、將技術創新與績效掛鉤等舉措,激發職工創新活力,形成“全員參與、全員創效”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