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狠抓“三違”是強化現場管理,確保安全生產的重要手段。近期,唐安分公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事故可防可控的工作理念,從強化培訓、專題研討、現場管理等方面采用多種手段全力推動反“三違”工作,以“三違”行為動態清零為目標,確保礦井繼續朝著安全穩定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
強化培訓 推出反“三違”營養餐
“無緣無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自己不能控制地大發脾氣……”
“對事物不感興趣……”
綜掘隊“三違”員工張某正在該礦職工健康中心進行SLC-90心理健康測評。心理測評后,心理咨詢師對其進行了放松解壓輔導……這是該礦“三違人員”在過“心理咨詢健康關”。
該礦在“三違人員”幫教上實行“八過關+一教育”的培訓幫教模式,即過思想教育關、親情幫教關、勞動紀律關、安全意識關、合作伙伴關、專業知識強化關、心理咨詢健康關、崗位流程作業標準化熟練關,再加上高科技三違動畫VR事故警示演示系統的運用。每一關由相應的職能科室負責實施,VR教育用眼前的事例和教訓引起大家對安全工作的共鳴和震撼,運用更直觀、更生動的體驗式教學,讓“三違”人員感知違章事故的嚴重后果,教育引導職工按章操作,讓安全意識真正入腦入心,發揮警示教育保安全的作用。
在做好“三違”人員培訓幫教的基礎上,該礦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特殊作業人員和一般技術作業人員的培訓考核,健全和完善了以“學、研、考、評”為機制的提升體系,全面提高了從業人員素質,保證人員“證技合拍”,從根本上打造“本質安全型人才”。在二季度的專業技術人員考試中,地測科員工張旭巍以97分獲得地測防治水專業考試第一名,獲得了1000元獎勵,他說:“通過素質提升考評,不光專業知識得以鞏固提升,用功學習還能得到獎金,真是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專題研討 繃緊反“三違”安全弦
“如何防范類似‘三違’發生?”
“結合自身崗位,分析研判在安全生產方面還存在哪些風險和不足?”
這是該礦礦長花志文在下井帶班過程中發現了3307工作面切眼輔助運輸存在的一些不規范作業現象,正在組織專業科室和連隊管理人員通過視頻回放的形式對此類“三違”行為進行專題研討,讓全員發起頭腦風暴,各抒己見,群策群力。
“這次的討論,通過對現場作業的影像資料進行風險研判,極大調動了我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該礦調度室副主任張志堅說到。
“加裝擋車裝置”“采用新的裝置纏繞絞車鋼絲繩,避免人力纏車”……,就這樣,一條條看似簡單卻又行之有效的金點子、小妙招匯聚在了一起,讓在座人員和現場作業人員繃緊了“安全弦”,解決了實際問題又杜絕了違章作業。
“通過對此類典型“三違”行為全面治理、曝光、追責,并對安裝和兌運過程作出規范,確保了礦井安全發展。”安全副礦長胡保有感慨地說到。
“召開這樣的討論會,目的就是解決‘干慣了、看慣了、習慣了’的頑疾,引導全員上標準崗,干標準活。”礦長花志文擲地有聲地說到。
類似這樣的現場會、研討會還有很多。礦長花志文跟班期間,在深入掘進現場時發現敲幫問頂工作流程存在安全隱患,他立即召開現場會議,對敲幫問頂流程進行改進,通過細節的改變填補了環節漏洞,為職工創造更加安全的工作環境。在發現搬家施工人員站位不當、使用設備不規范時,又立即組織管理人員進行風險研判,制定出切實可行、安全便捷的作業流程。
現場管理 匯聚反“三違”新動能
各工作場所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園地;
各主要巷道、工作場所實施亮化、美化工程,做到無淤泥、無積水、無雜物、無積塵……
當前,該礦正在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文明生產專項整治活動,從細節著手,先清零后鞏固。遵循“細節決定成敗,管理無處不在”的原則,制定目標、標準、區域、責任人、整改時限和工作計劃,采取日常檢查、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對井上下區域進行全覆蓋檢查。要求各作業場所嚴格執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徹底扭轉作業現場臟、亂、差的面貌,全面提升標準化、統一化、規范化管理,實現點、線、面安全生產標準化動態達標,引導和教育職工形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從源頭構筑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匯聚起反“三違”的新動能。
班組管理科每周進行一次專項檢查,指定專人牽頭,各責任單位第一責任人配合檢查,形成標準化+文明生產問題清單,匯總后放入“標桿班組化提升推進”微信群進行公布,并限期整改,針對“三老”、生活垃圾等現象要求必須拿出處理意見,在早調會上予以通報,月底考核兌現。同時對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完成好的部門給予獎勵,10月份對機修車間及時制作絞車鋼絲繩纏繩器、機運一隊3307皮帶機頭控制臺出線標準高等幾個部門給予獎勵,讓各部門員工形成“讓標準成為習慣,讓習慣符合標準”的新思想,并呈現情由境生、有條不紊、整潔明快、高效安全的作業狀態,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提檔升級,為礦井安全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唐安煤礦通過持續強化安全管理,狠抓“三違”專項整治,嚴格生產現場管控,實現了安全生產平穩運行,創歷史最好水平,截至目前,該礦已經連續安全生產2400多天。通過一系列的管理創新,真正做到了把安全風險管控挺在了隱患排查治理前面,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確保了礦井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