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報報道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穩步、逐步、大步推進,但沒有捷徑可走,“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雙控”行動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抓手,需要進一步精準化、精細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聚焦實踐中的核心問題,作出了重要戰略部署。
堅定不移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既定目標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面向全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同時也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降低碳排放引發重大經濟變革,對煤炭等傳統領域會產生系統、深刻的影響。
煤炭行業面臨不小的挑戰,未來的煤炭消費要充分預估碳排放的強約束。一是碳排放總量受限,長期的趨勢是下降。二是相關市場主體的交易費用中將增加碳交易成本一項,形成市場對綠色用能的倒逼機制。三是煤炭供應波動,不僅會提升用煤企業的生產運營成本,還會增加發展的不確定性。傳統用煤行業會主動尋求用能多元化。
長期以來,煤炭消費量主要根據用煤行業的增長趨勢進行預測。今后,根據下游消費行業增長測算的量只是理想值,要減掉被新能源替代的量。影響今年煤炭價格大幅度上漲的特殊因素會逐漸消失,下游碳排放的強約束將越來越凸顯。
在全國煤炭供應能力依然較強的情況下,煤炭行業需客觀、全面、準確理解我國堅定不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決心,利用好當前煤炭價格上漲的窗口期,轉變發展理念,面向市場的低碳需求,實現綠色供能。
堅持問題導向,做到精準施策
我國明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僅一年時間,在實際推進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關鍵問題作出了新部署,是對宏觀政策的進一步完善,也體現了以問題為導向、精準施策的原則。
一是明確不能“畢其功于一役”。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刀切”,不考慮能源安全、地區發展階段和減排技術的先進性,引起廣泛關注。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是對運動式減碳的短期行為的糾偏。
二是明確全國統籌。這就考慮了我國的地區發展差異性。今后的指標設定在強約束的同時,也會具備一定的彈性,尊重客觀規律,而非簡單的層層分解。
三是強調以煤為主。保障能源安全供應是經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一個重要前提。對此,煤炭行業的市場主體要發揮好市場健康發展的穩定器作用,既要保質保量精益供應,又要盡量避免煤炭價格大起大落,更要做到整個供應體系的綠色減碳。
四是調整考核主體。今后,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新增可再生能源未來將成為主體能源。原料用能主要是煤化和石化,涉及傳統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產業鏈延伸、產品價值提升和傳統能源企業、傳統能源區域的轉型發展問題。這兩大領域得到政策支持,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將有利于激發清潔能源和能源清潔利用市場主體的活力,并吸引市場要素。
五是轉變“雙控”重點。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體現了政府治理理念的重大轉變。能耗“雙控”控的是能源消耗的總量和強度,是過程控制,容易干預市場主體的生產活動,出現“一刀切”。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是對結果的管控,為傳統行業技術減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更為合理。
激勵能源綠色創新
能源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是綠色,因此激勵綠色創新是今后宏觀政策的一個著力點。
首先,新能源創新任重道遠。新能源正處于起步階段,儲能、氫能等技術尚不成熟,光伏發電、風電的發展模式仍在探索,電網轉型還需深化,微電網發展仍存在瓶頸。這些創新涉及技術、管理、體制機制的不同層面,需要整體推進。
其次,煤炭等傳統能源的低碳創新亟待突破。煤炭行業的低碳技術創新主要是面向綠色新材料的深加工技術,拓展原料煤的高附加值應用市場。低碳管理技術除了開采、運輸、加工過程中的碳排放管理,還有以客戶減排為中心的需求側管理。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涉及改革與轉型的方方面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煤炭低碳創新的重點任務高度凝練,特別強調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低碳技術攻關。為了鼓勵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還特別設計了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激勵機制。
最后,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也應建立在創新基礎之上,其中隱含了電網技術的融合創新、新老體制的融合創新以及煤炭行業開展新能源業務的融合創新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建設能源強國是在能源革命和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堅持新發展理念,依托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煤炭行業是變革的主體,不僅要積極主動應對,更要在變革中站穩、行遠,發揮好市場的穩定器作用,助力能源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