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報報道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能源的表述篇幅整體遠超去年、前年。會議對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認為,主要體現為“三個糾偏”與“一個定調”,即糾前期運動式減碳的偏,糾未立足我國以煤為主國情的偏,糾前期不合理控能的偏,定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能源形勢與推進“雙碳”工作的調。
“雙碳”工作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
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對于“雙碳”工作,去年是定目標、提要求,今年是把方向、控節奏。今年以來,各地方各部門積極行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深入人心,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門,沒有把握好“雙碳”工作規律和節奏。對此,今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提出糾正運動式“減碳”。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雙碳”工作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再次強調了“雙碳”工作不能操之過急,不能通過一次行動就完成所有本應分期做完的事,需要循序漸進。
立足基本國情,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煤炭在我國能源中的基礎性地位,并將“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對于新能源則要求增加“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
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央已在不同場合強調了煤炭的地位、作用以及“雙碳”目標下的發展方向。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考察時強調,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立足國情、控制總量、兜住底線,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11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隨著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逐步提高,新能源發展進入到了一個系統成本快速提升階段,其間歇性、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低能量密度的屬性決定了其發展必將受制于外部條件,即靈活性資源和相關電力系統。所以,下一階段新能源發展的重點在于配網投資、電源側靈活性改造、儲能、電網改造、需求側響應等關系到新能源消納的環節。
首提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為首次提出。“原料用能”主要針對煤化工、石油化工等,如煤制烯烴、煤制甲醇,石油制橡膠、纖維等。長期以來,原料用能都被納入全部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伴隨著現代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內能耗形勢趨緊,相關產業發展越來越受制于能源“雙控”政策。實際上,從碳排放角度看,這些產業的能源消耗并不是100%排放到空氣中,一般只有20%排放,80%轉化成產品固定住。從控制碳排放角度而言,在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中剔除原料用能是非常合理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原料用能是否納入強度控制尚未明確。
同時,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能耗“雙控”自提出,已從最初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完善為如今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在嚴格強度指標的同時給予總量更多彈性。
能源消耗排放的二氧化碳占碳排放總量的90%左右。我國能耗“雙控”工作有基礎、有條件,碳排放“雙控”工作還在摸索之中。因此,一段時間內能耗“雙控”可大致等同于碳排放“雙控”。
考慮到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越來越高,其消費過程不排放碳,原料用能也會固定住許多碳。從更加精準推動“雙碳”工作和鼓勵發展新能源角度來看,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便顯得十分必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我國“雙碳”、能源的最新表述將直接關系未來一個時期相關工作的方向與重點。只有在貫徹落實好中央提出的既定方針和原則要求,科學理解“雙碳”問題的前提下,才能有的放矢,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應有貢獻。